第09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职务恐慌”岂能大于“本领恐慌”

——在严抓练兵备战中推动积弊纠治走深走实⑦


■王刚

追求个人成长进步,希望站上更大的舞台、成就更大的事业,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但是,如果对职务晋升的渴求太过强烈,以至于超出了常规、偏离了正轨,甚至产生“职务恐慌”,那就不可取了。

所谓“职务恐慌”,是指因个人职务未能如愿提升,而引发的纠结、不安、焦虑心态。一旦沾染上这种情绪,往往就会食不甘味、坐不安席,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患得患失、进退失据,严重影响干事创业的状态。

“职务恐慌”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官”作为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是一些人的终极追求。时至今日,依然有人认为,“官”是个人价值最鲜明的标志、最显著的标准。对他们而言,一旦个人职务达不到心理预期,心态失衡就在所难免。

殊不知,一定的职务总是对应着一定的能力。能力够强,职务晋升就有了底气,通常情况下是无需恐慌的;能力不足,别说“金饭碗”“银饭碗”,连“泥饭碗”都端不稳,再怎么恐慌也没用。

古人说,“天下有三危”,其中就包括“才下而位高”。对领导干部来讲,倘若本领不足,担不起重任、干不出成绩,甚至捅娄子、拖后腿,让上级失望了,恐慌不恐慌?让同事瞧不起,恐慌不恐慌?让群众不服气,恐慌不恐慌?

尤其是军队领导干部,是要带兵上战场的,“才下而位高”的危险更大。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得胜而归的美军前线指挥官施瓦茨科普夫,出人意料地提出了退役,理由是“我已经不适应下一场战争了”。相较之下,那些身无尺寸之功、只想谋得高位的人是否想过,自己能否适应下一场战争?如果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背了骂名,恐慌不恐慌?

“就怕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百舸争流的时代,原地踏步会落伍,前进速度慢了照样会落伍。如果不注重能力升级,而你的对手却在加速前进,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如果等到战争来临时才发现,你的实力已被对手甩开太远,以至于还没开打就已分胜负,恐慌不恐慌?

由此看来,与其为提升职务而恐慌,不如为增强本领而恐慌。只要有本事,不愁没位置;本事不换代,早晚被淘汰。正所谓“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只有牢固树立凭素质立身、靠能力进步的观念,努力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才能避免陷入“绠短汲深”的窘境,不断攀上新的事业高峰。

尤其是在当前,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对每名军人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过去熟悉的技能,现在过时了;过去掌握的知识,现在“折旧”了。如果意识不到差距、感受不到危机,就会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如此一来,就难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反之,如果把军队转型重塑的过程,当成素质升级、能力扩容的过程,抓住一切时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事,从而跟上时代步伐、踏准时代节拍,真正解决“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的问题,就可能迎来事业发展新的“窗口期”,取得更大成就、赢得新的荣光。

把责任看得重些,自己才能跟着“重”起来。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理应少一些对职务的渴望,多一些对职业的敬畏,牢记“靠本领立身”的道理,砥砺“功名马上取”的志向。如此,才能成为有潜力、能担当、堪重用的“顶梁柱”。

(作者单位:武警上海总队政治工作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