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猫耳洞里的年味


■祁海利

1987年3月,我刚满19岁,随原陆军第十三集团军炮兵旅踏上了边境作战前线。当时,前线吃紧,我和战友们在狭小的猫耳洞里进行防御作战。

我们一连数月坚守在猫耳洞里。洞里环境恶劣,高温和湿气让许多官兵患上湿疹,大腿、腹部都长出脓疮。有时因道路和桥梁损毁,物资补给不上,饥肠辘辘的我们就用工兵锹舀洞边的泥浆露水喝,翻起泥巴挖草根吃,只为坚守阵地,不退一步。

当时,临近除夕,战事仍未结束,但大规模战斗行动减少。战地逢春节,为了激发官兵杀敌立功的热情,上级首长决定:条件再艰苦,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坚守在猫耳洞的战士们吃上饺子。

负责补给的官兵开始用背篓驮着物资往山腰的阵地上送。为防敌军偷袭,他们只能绕进荆棘密林,拿着柴刀铁镐开辟新路。眼瞅着就要到达阵地,一条沟壑却横在队伍面前。战士王虎爬下陡壁,三两下一条简易绳桥就搭好了。就这样,他们历尽艰辛,终于在大年三十当天,将面粉、猪肉和大葱送上了阵地。守在猫耳洞里多日的我们乐开了花,简陋的猫耳洞内也被我们装点出几分节日氛围。

夜幕降临,山上的浓雾中回荡着零星的炮声。猫耳洞里,一锅热水沸腾着。我和战友们把水壶里仅剩的水一起倒进盆里。“没有擀面杖,怎么和面擀皮?”来自东北的张成话音刚落,只见连长孙举将双手在裤子上蹭了蹭,便把布满炮油的双手伸进盆里和起面来。芭蕉叶代替碗,削两根树枝当筷子……这锅饺子,来之不易。

“没有饺子,就不叫过年。”战士们来自天南海北,各自家乡的年夜饭各有不同。但那个除夕,几名南方战士每人一口气都吃了十多个饺子。那顿饺子,对他们而言,绝不仅仅只是一顿香喷喷的饺子。

如今,春节时万家团圆,年夜饭丰盛无比。可每年除夕,吃一顿猪肉大葱馅饺子仍是我雷打不动的习惯。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夹进嘴里,两三口间滚烫的饺子便吞咽下肚。这时,我总会不自觉地抬起头来,怔怔地望向南方……

(黄远利、祁鹏飞整理)  

上图:猫耳洞里的春节聚餐。

作者供图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