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二支队深挖官兵研战谋战潜能,在基层中队专设训练器材研修室——

“战士创客”喜获专项研发经费


■本报记者 张海华 特约记者 陈 超

江南早春,惠风和畅。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二支队党委的两项破例之举,让训练一线的官兵心潮澎湃:一是破例在基层设立的训练器材研修室,“落户”在特战中队;二是经支队党委常委会表决通过,破例为入选研修室的17名战士单列20万元专项研发经费。

据介绍,在基层中队专设一个训练器材研修室并单列专项研发经费,在武警上海总队尚属首次。支队政委吴方泽告诉记者,这一系列破例之举,其实缘于一名基层战士的巧手“破局”——

部队调整改革后,新组建的特战中队因训练辅助器材不足,对抗训练的胜负往往难以判定,容易引发红蓝双方的争议。入伍前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的上等兵魏传昭,主动请战当“蓝军”。他按照“触发即时报警”模式,制作出低成本的简易“爆炸装置”,在演兵场上一经亮相,就使红方损失了3名队员。

一次小小的尝试居然让特战队员输得心服口服,此事引起了支队长李干和的关注。他组织相关人员将魏传昭研发的所有器材拿到训练中检验论证,并详细记录下每个器材的作用和原理,形成一个完整的调研报告,支队领导人手一份,相互讨论。大家研究后一致认为:聚力练兵备战,战士的小发明小创造也是撬动训练的“杠杆”,这种创新意识值得鼓励。

在支队长“力挺”下,魏传昭又相继制作出“突入识别射击计时器”“模拟拆弹装置”等一批训练辅助器材,都被应用到实战化训练中。来自于训练场、应用于训练场的小发明小创造,让特战中队在训练中尝到了“甜头”:去年底,他们参加总队特战分队比武,在突击、射击等6个项目上夺得第一名。

创新“小杠杆”撬动了训练实战化。魏传昭的故事在支队传开,催生一股“创新热”。大学专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列兵戴宇,制作出一款如乒乓球大小的无线摄像头;维修工李健利用机械原理,设计了新型索降下滑架;网络维护员王可甫借鉴新技术,设计了军事训练教案共享平台……

支队党委议训会上,“战士创客”成了热议话题,有人褒奖更有人担心:战士创新有想法没经费、设计思路有方向没深度,理念超前制作落后,缺少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撑,创新之路能走多远?

“搭好舞台,小能人才有大作为。”支队党委会上,政委吴方泽的一席话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凡是聚焦练兵备战的做法,支队党委都全力支持;凡是能够提升部队战斗力的经验,支队党委都大力推广。”

随后,支队研究出台相关文件,从工作条件、研发渠道、立功受奖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记者了解到,组织“战士创客”参观张江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园,邀请浦东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院士来队授课等“一揽子”计划已提上日程。

前不久,该支队发布“求贤榜”,当日就有62人毛遂自荐。经过层层遴选,17名战士获得进入训练器材研修室的资格,魏传昭成了团队带头人。他告诉记者:“有了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我们正尝试将3D打印技术和无线摄像设备运用到训练中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