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文明交流互鉴的亚洲故事


■曾利辉 柯永忻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亚洲文明,从来都是在对话中前进。张骞、法显、阿底峡、马欢……他们远赴他乡,传播物种,传授技艺,传承教化,用互学互鉴驱动着文明的车轮。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回顾亚洲文明对话的历史,对于各国共同擘画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新画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筷箸礼为先,各国风俗近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筷子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中国及其周边国家。

相传大禹在治理水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由于时间紧迫,经常在野外进餐然后开拔赶路。但刚烧开锅时,汤水沸滚无法取肉,就折树枝夹而食之,这就是筷箸的雏形。

伴随着文化的传播,筷子来到日韩以及东南亚等国,受到广泛欢迎。日本还对筷子进行了改良,并发明“割箸”,即我们今天使用的一次性筷子。

一双小小的筷子不经意间连起了各国的习俗,这在亚洲文明交流中,并非孤例。

在泰国民间传说中,有一个神童古曼无所不知,仙师伽宾蓬不服气,便问了他三个问题:“早上祥光在哪?中午祥光在哪?晚上祥光在哪?”

苦苦思索六天六夜找不到答案的古曼,无意间在老鹰的对话中听到了答案:“早上,祥光在脸上,人们要洗脸;中午,祥光在胸部,人们要用水喷洒胸部;晚上,祥光在脚部,人们要洗脚。这样才能远离所有的不祥。”这个传说,就是泰国新年宋干节的来历。

在中国的傣族中,也流传着类似的故事,只是仙师变成了魔王,神童变成了魔王的爱妾,情节则从打赌变成了魔王的爱妾为民除害,节日的名称也变成了泼水节,但仪式和寓意都是一样的——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的不顺,清除所有的邪恶、不幸和罪恶。

文化无国界,但使风俗淳。每到这一节日,从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一直到中国云南,处处可见的晶莹水花,正是亚洲各民族风俗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

丝路驼铃响,文字各家融

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中外不同文明交流整合的历史。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寥寥20字,用一到十的数字,营造出一派田园景象,古典诗词的魅力毋庸赘言。

然而,日常生活中,对于数字的表达和使用,人们更习惯于使用阿拉伯数字。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阿拉伯数字在民间商贸往来中得到应用。

如今,阿拉伯数字已经在汉字表达方式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而汉字也和邻国文字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

在日本第一家汉字博物馆,中央竖立着一座高10米的“五万汉字塔”,塔的四面密密麻麻印着颜色、大小各异的汉字。人们可以在各种有趣乃至“神秘”的体验中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而独立、法制、主权、民族等现代意义上的词汇,也是经由日文翻译过来并得到广泛应用的。

思想尊者释,文明亚洲流

2018年3月起,位于印度东南海岸的小城本地治里,有“现代玄奘”之称的中国国学大师徐梵澄书画展在当地奥罗宾多修道院举行。

徐梵澄作为鲁迅的得意门生,生前曾在此处精研释译印度哲学古籍长达27年,是中国系统介绍印度奥罗宾多哲学思想的第一人。此次展出的书画正是他当年旅居此间时的作品。

说起中印文化交流,自然不能不提玄奘取经的故事。

公元631年,历经跋涉,玄奘法师终于抵达西行终点——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与106岁的戒贤法师有过一席精彩对话。在后人看来,那不只是两位高僧的对话,还是相互钦慕的两大文明的对话。

那次对话开启了摩揭陀国与唐王朝交好的历史。西安的大雁塔,至今仍讲述着摩揭陀国“雁塔”的故事。而玄奘那本集纳了多种异域文明的《大唐西域记》,已成为复原古代西域和印度历史的珍贵典籍。

此后,僧人鉴真东渡,留居日本10年,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唐朝艺术、医学等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唐招提寺就是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的,至今寺内依旧供奉着鉴真大师的坐像。

玄奘和鉴真的故事,在当时或许是一个奇迹,但在文明交流对话史上却并非孤例,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常态。毕竟,无论思想的传播,还是民心的相通,都离不开一代代人的接力前行。

(本报北京5月13日电)  

上图:新加坡滨海湾花园花穹的灯笼与春节花饰。 新华社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