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地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云南村”变身记

——夸夸帮咱脱贫的子弟兵


■董海峰 赵 威 张川川

雨后清晨,炊烟袅袅,地处鲁东大地的山东省莱阳市团旺镇云南村传来阵阵歌声。赶早工的村民此刻正忙碌在田间地头,绿油油的大西瓜、红彤彤的草莓“躺满”了温室大棚,每个人都充满了对好收成的信心和喜悦。

为啥叫“云南村”?有两个说法,一是早年间有云南人移民于此;二是言其位置偏僻,外人来一趟就像到云南。不论怎么说,概括起来就是俩字儿:偏、穷。

自从第80集团军某旅两年前与这里结对帮扶以来,云南村就开始变了模样。

由懒散人变勤快汉。以前是“越穷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扶贫工作队第一次进村帮扶就吃了闭门羹,第一次召开全村会议,村民人数不过半,党员没来几个。“一分精神一分财”,扶贫工作队挨家挨户鼓劲,让大家相信:“部队上来人不是做样子,乡亲们不摘穷帽子,我们决不松套子!”

由大老粗变文化人。乡亲们劲儿鼓起来以后,村支部书记张岐庆向部队官兵道出了自己的“心病”:村里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也缺少一技之长,致富门路少而又少。村干部刘翠莲曾带着村民种过甘蔗、种过板栗、种过大葱,不是因为信息闭塞,就是因为没有销路,无一例外全失败了。“都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带着大家走了不少的弯路。”该旅下决心帮村民“富脑袋”,官兵自发赠送书籍,帮村里建起农家书屋,愿意读书的村民慢慢多了起来。这时,他们又及时明确了“重投公益、普遍受益”“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帮扶思路,确立了精准立体的帮扶方案,决定从改善村基础设施入手。建设冬暖式扶贫大棚,流转的300亩土地为驻莱部队官兵种植蔬菜,帮助村里打通饮水井,清理垃圾修缮道路……

由干没方向变学有榜样。村民王世佳分了3 个冬暖式大棚,一年前就已经脱了贫。他在扶贫工作队帮带指导下,种植了西瓜、草莓等特色水果,去年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除去成本,收入是以前的3倍多。现在,全村像王世佳这样的“带头户”已经不是十家八家,而是几十家。

由病病恹恹变健健康康。花甲之年的村民张仑山家里一直不太富裕,前两年突患脑血栓,一度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成了村里建档的深度贫困户。该旅在调查摸底中了解到,全村贫困户中有一半像张仑山这样因病致贫、返贫。鉴于此,该旅每季度调官兵组成医疗小组,为村民免费发放日常药品,建立健康体检卡,并携带医疗设备进村,为村民开展普遍查体治疗。医疗小组持续帮助,张仑山的病情逐渐好转,心情也好多了。已到花甲之年的他承包了一个大棚,今年年初参与村里的分红还分了2000多元呢!数据显示,今年该旅已累计为贫困群众巡诊治病15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350余盒(瓶),极大减轻了村民负担。

“云南村变身变得好、变得快,真得感谢咱子弟兵!”莱阳市有关领导介绍,在第80集团军某旅精准帮扶脱贫过程中,云南村党支部把收益资金的60%用于本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将40%作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等公益事业的支出费用,全村精准脱贫指日可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