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初心坚守簪子河畔

——退役军人陈铁帮驻村帮扶小记


■侯群华

仲夏时节,布谷鸟清脆的歌声叫醒簪子河村的清晨,立在村头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大牌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簪子河村位于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因村头河流形似玉簪而得名。曾经的簪子河村由于地处大别山深处,村民祖祖辈辈没能跨过簪子河。

3年前,陈铁帮带领驻村工作队走进簪子河村。入伍近20年的陈铁帮曾在中央警卫团服役,见识了首都北京的庄严与繁华;随后回到河南郑州工作多年,目睹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迁。然而,来到村子他才发现,这里与城市好像隔着几个年代。村民们肩挑背扛辛勤劳作,却仍有一部分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土地革命时期,簪子河村家家户户自发照顾红军伤员,甚至为此献出生命。思及此处,一股责任感涌上这名老兵的心头:“老区人民无条件支持共产党人打天下,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不能再让他们过苦日子!”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簪子河村靠山靠水,却有山吃不饱、有水喝不上。“让乡亲们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把山货卖到城里去!”陈铁帮在村支部大会上立下“军令状”。

第二天一早,陈铁帮召集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悬崖峭壁上的水源地劈山修渠。陈铁帮靠着在部队练就的好身板,带头手搬肩扛沙石水泥,两手磨出层层血泡。经过3个多月奋战,一条暗渠托着清泉流向山下的村庄,全村不再为用水发愁。

水通了,还要修路,让乡亲们走出大山。簪子河村地势陡峭,修路材料运输难。为节省开支,陈铁帮带领10多名青壮年村民义务劳动,用一年多时间,硬化了11.5公里的村组间主干道,修通了通往乡政府的16公里水泥盘山路。

“村里的路通了,陈铁帮的头发白了、皱纹深了,驻村驻得真扎实。”村民们无不称赞。

打通了出山的路,村子还需要发展产业自我“造血”,才能实现稳定脱贫。簪子河村有茶园4600多亩,生长环境无污染,茶叶质量高。但制作工艺和销售渠道却在低层次上徘徊,导致村民收成不高。

好茶就要创品牌。陈铁帮多方筛选,与一家实力强的公司联合成立茶叶深加工公司。他们把村民种植的茶叶进行精细化管理、规模化生产,打造原产地绿色品牌。同时,陈铁帮借势带动村民走合作发展路子,以茶园入股形式发展。产业整合后,每亩茶叶同比增收近千元。

村里有了产业,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广。农家乐、采摘园等特色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们还顺势发展起土猪、土鸡、土鸭和天麻、茯苓等特色养殖、种植产业,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时光荏苒,3个春秋过去,如今的簪子河村成功摘掉国家级贫困村的帽子,实现华丽蝶变。“我没有辜负党和军队的培养,对得起这份初心!”遥望碧波粼粼的簪子河,陈铁帮的话掷地有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