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

——记郑怀盛和他的系列军史作品


■柴全经

手抚郑怀盛同志的一大摞著作,我陷入了沉思:退休即进入老年,什么是老年?有解释说,老年即不参加劳动的年龄。而对于郑怀盛来说,退休后却是进入了又一个春天。他2002年退休,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梦妖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出版《淮海战役建奇功》(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流砥柱——解放军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汶川抗震救灾纪事》(作家出版社),2010年出版《激战登步岛》(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钢铁团》(军事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敌后战场》(白山出版社),2019年出版《钢铁团记忆》(中国文史出版社)计七部书。看看这些出版社就知道,这些书是有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此外,他还曾被返聘领导机关,主编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群众工作大事记》(1927.7~2017)、《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资料汇编》等。

我和郑怀盛同住一层楼,是地地道道的隔墙邻居,过去又同在解放军报社做部门领导工作,应该说比较熟悉,看了他这些著作,我不能不承认,对身边的老友,我了解太少了。

我问老郑:你七十好几的人了,哪来那么大劲头儿、那么多精力写这些书呀?他说:感恩!党哺育了我,部队培养了我,我老想拿出点什么回报部队。习近平主席号召部队官兵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我熟悉我曾在部队的过去和今天,正好能在这方面做些事。

看了这些著作,的确能感知到,里面跳动着他一颗感恩的心。

这七部著作,有四部是写他曾经工作、生活过的部队。

他的老部队原为解放军华野二纵。在淮海战役中,该部队是行程最远、遂行战斗任务最多,打得最惨烈的部队之一。淮海战役结束后,一大批连排班被评为战斗英雄集体、模范单位,成千上万的官兵荣立战功,同时也有6263名官兵光荣负伤,1004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郑怀盛以档案资料和亲历者叙述的方式,写出《淮海战役建奇功》一书,讴歌该部历时65天,转战2500余里,团以上攻防战斗50多次,歼敌36517人的英雄史诗,真实感人,动人心魄。

《钢铁团记忆》更是他以感恩之心为老团队奉献的一份厚礼。他1962年参军来到步兵第183团,在连队和团机关工作多年。这个团于1938年5月9日打响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第一枪,1946年1月12日在金马驹反击战中歼敌一个团,荣获“钢铁团”光荣称号。80年代边境作战中,该团发扬“攻必克、守必固、坚如钢、硬如铁”的钢铁团精神,歼敌500余人,数百名官兵荣立战功或被评为“钢铁战士”。在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中,这个团的番号没有了,但官兵们喊出“聚如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口号,留队的继续为强军事业做贡献,转业退伍的愉快地参与到地方改革开放建设事业中。

为反映该团的英雄历史和今朝的精神风貌,他借鉴曾参与编撰《当代中国》丛书国防军事卷工作的经验,与志同道合者联手,按纪事编年体“征程篇”(上册)、纪传体“风采篇”(下册),对全书框架做出设计,在网上发布约稿信息,之后去多地采访撰写重点稿件,拜访重点作者。对上册,按历史沿革、团队名录、能打胜仗、精武强军、鱼水情深、团队大事记,一章一节一目地统筹编写。对下册,他赴京沪苏浙琼陕采风写作,与13个省市区70来位作者约稿,自己亲写人物风采文章9篇,与其他文章的作者一起研究、修改、定稿70多篇。一篇稿子往往需要三五个来回,自己忙不过来,常常要老伴帮忙打印、校对。经过一年又两个月的奋斗,由他主编的120万字巨制《钢铁团记忆》(上、下册)出版,第一次就印了3000册。一些基层官兵读了这部书后,称是追寻红色足迹的学习范本。

该书受老同志欢迎,也受年轻官兵青睐,原因之一是书中充满大量生动故事,令人过目难忘。举个例子:183团是解放蒋介石老家溪口的部队。毛泽东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奉化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183团进入溪口时,蒋家有很多精米、细面、腊肉、火腿、海鲜等食品,而部队连续行军苦战,饥饿难耐,但面对这些美味,丝毫未动。为避免蒋介石故居家具受到损坏,将摆放贵重物品的房子加上封条,将挂满几间屋子的火腿、香肠、几十坛好酒及粮食等物品与原看守老人当面点清。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1959年给台湾蒋氏写信说:“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

书里还反映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忠诚与担当。原183团通信连指导员、现某旅三营保障连连长杨文讲:2017年3至6月,部队经历了改革、再造、重塑的过程,他原来所在连拆分为三部分,编入新编的三个连队,还有一些人员分散到了全旅的各个单位。但连队几十年战斗中凝练出来的忠诚和意志滋润着每一个官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喊出了“聚如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豪迈口号,表达了对部队“改革必成,强军可期”的坚定信念。

老郑这些书的难能之处还在于对于研究军史有新的创见。1949年,渡江战役后,登步岛战役打响。我军5个营的兵力乘木船渡江抢滩登陆攻击上岛,同有海空军支援的敌6个团兵力激战两天三夜,以伤亡1400名官兵的代价歼敌3400余人。在敌我力量过于悬殊且后援无继、三面受敌的险恶情况下,指挥员巧妙组织佯攻,从海上有序地撤出战斗,不仅带出所有伤员和烈士遗体,还押回了400名俘虏。郑怀盛以登步岛作战为主题,以已解密的作战史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支撑,组织当年参战官兵撰写了100多篇回忆文章。经他精心编辑,一部40余万字的《激战登步岛》出版。

该书的出版,使登步岛战斗有了新的定位,即:创造了陆军乘木帆船登岛给予有海空军支援的优势敌军以重创后顺利返回的一场特殊胜仗,这一胜仗在近现代海战史上是一个孤例。有关学者发表文章,称《激战登步岛》一书“功垂史册,鉴启后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