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原乡出发的抒情


■郭晓晔

读《樊银生散文诗选集》(团结出版社),其中的作品多是诗人行旅中的感发之作。诗人的视界开阔,诗心丰沛,无论是纵览高山大海,还是细察一草一木,每观一景,心中丰盈的诗意马上会被激起波澜;每察一物,眼前的美立即会与心中的情思相遇,内化为意象和意境,从而激发出诗的灵感。

“我的思念是月光下的水面,打心底泛起的一片银色的涟漪在轻轻颤抖”。选集中的诗句正好印证了郭沫若说的:诗人的心境犹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静止像一面明镜,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涵映在里面;一旦风起,便会翻波涌浪,记忆中的印象就会被激活。樊银生平时话不多,处事沉稳,内心却积蓄着丰沛的情感经验,一旦与诗意景物相遇,便激起微波或大浪,并诉诸笔端。在一片河滩上,樊银生会穿越时空回到他出生的河滩,感慨“我的风筝飘失,我的纸船沉没,我的湿沙做的小碗,也消融在层层上涌的波涛中”。捧着家书,诗人陷入了一种温馨的氛围,“那信有玉米拔节的优美音符,那信有稻花飘香时充满喜悦的心情,那信是母亲的暮色苍茫不断眺望中抽出的一根袅袅的思念”。那原本在他心境中的情感经验被激活了。

这种情感经验毋庸置疑是真挚、纯粹、炽热的,这种情感经验的半径又是宽广、宏大的。当跟随一位老将军去寻觅他战斗过的足迹,他看到的是“整个山岭升腾着彤红的火焰”。在军人勇士墙前,他想象出这样的情境:“在最终没能到来的那个黄昏,那个清晨,我们默默对坐,我们无言,我触到了,你粗糙的军人的灵魂,我听到了,你心底正急急流过的温热的泪”。

从诗人的抒写中能看出一位诗人的境界和格局。无论你自觉或不自觉,抒写天然地要忠实于你的那一湾海水,忠实于你内心积淀的情感经验,而这种情感经验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诗人的境界和格局。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具有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的诗人。《壮丽征程》一章是长征路上的抒发,“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在苦难与希望之间有一条道路”,诗人自觉地进入情境,以历史的想象力感知和体验到,“天是阴沉的,心像铅,腿也像铅,然而,一切都在流动,每天都在向前。每天,每一丝疲惫都伴着坚定与信仰”。字里行间激荡着英雄气和沧桑感,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极具张力。当身临大海,面对潮汐,他会升华出这样的奇想,那奔涌的潮水“是那样勇猛、顽强,像勇士冲上高地,哪怕身躯粉碎,为伙伴开辟着通路。那呐喊,那轰鸣,那气势,使人想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先驱、脊梁”。

选集中的多篇诗章,对景物和意象的捕捉、状写是细致的、生活的,而诗人的胸臆是开放的。诗人自觉地登高望远,敞开胸襟,使得凭直觉擦亮的火花,于内心氤氲成势,灵感像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发了蝴蝶效应,引发了灵魂深处的一场风暴。如登上心仪已久的井冈山,感觉“追寻历史的脚步而来,却会在无意中忘情于青山绿水之间;可当你流连于壮观的风景时,却又分不清到底是阅读山水还是阅读历史”。

文如其人,诗贵于真。从樊银生的作品里,我们可以触摸到他的灵魂,触摸到他深入骨血里的抒情志向。因此,当读到这样的诗句我们会被震撼:“你无声地倒下了,不能歌唱。不能呐喊!但刽子手想错了啊,人的思想岂能用屠刀杀戮”“去听听地下吧,熔岩在奔腾,地火在运行……于是你笑了,整理好仪容,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去谋求真理的再生”(《无名烈士墓》)。

诗的真,具有这样的力量——当我们读到“海夫殉海,手臂竖作不屈的桅杆,呼唤帆”,读到“我们还热爱山吗”,读到“我们相邀溯历史长河去寻找心中的大草原”时,我们会追寻诗人的情感和意绪,沉湎思索,回到我们自己的初心。由此我认为,选集封面上那个振翅奋飞的“人”字形雁阵,是对选集抒情志向的一个完美的诠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