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聚天下英才 兴强军伟业


■王传宝

“最强大脑”“学霸方队”“71%都是博士硕士”……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徒步方队中,一支由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联合抽组而成的院校科研方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一个阅兵方队的人力构成,成为我军人才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和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如今,一批创新团队快速崛起,一批新型指挥员百炼成钢,一批信息化尖兵开始唱主角,一幅更为恢宏的人才画卷徐徐展开。

“只有塑造后天的军队,才能打赢明天的战争。”在今天的军事界,这句话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放眼世界,展望未来,人类战争形态正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加速演变,智能化战争也初见端倪,无人作战、分布式作战和多域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传统军事战略、作战理论、武器装备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这种态势,对军队的各项建设都提出了严峻挑战。

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未来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如何培养?如何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三军统帅极为关注的时代课题。习主席强调,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抓在手里,不断抓出成效。领袖之思、之盼,为我军未来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也给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注入了不竭动力。

作为全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主阵地,国防大学课程体系的“刷新度”成为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晴雨表”——

2013年,联合作战、联合训练教学时间的比重由45%增加到78%;2014年,教学内容大幅“变脸”,指挥员班新开课题134个,创新率80%以上;近些年,逐步加强与多国名校战略合作,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新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与此同时,全军院校、科研院所、部队三方联手,多方发力,使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不断向纵深拓展,向高层次迈进。

搞现代化建设、抓军事斗争准备,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得什么样的人?当然是得能指挥打仗、能带领军队打胜仗的人。近些年,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以信息技术为牵引的新军事变革席卷世界军事理论、作战、装备、后勤保障等各个领域。习主席洞悉世界军事风云,站在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高度,对我军新型军事人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一句句殷殷嘱托,一次次殷切期盼,昭示着三军统帅对我军人才队伍建设的无限期冀。

领袖的号召,就是强军兴军的号角。颁布《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下发《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意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措施》……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法规支持和科学遵循。为此,各级抓住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这个“纲”,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既夯实新型指挥员的成长根基,又勾画出清晰的“路线图”,还搭好稳固的“脚手架”,使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成长形成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施工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一线部队把重大演训任务当作人才成长“磨刀石”,演绎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现实版”“升级版”——

从“跨越”系列到“联合”系列,从“机动”系列到“红剑”系列,从“神电”系列到“火力”系列……实战化演训任务带来我军人才素质的“水涨船高”。

从中俄联演到上合组织反恐军演,从亚丁湾护航到利比亚撤侨,从国际维和到援非抗埃……多样化任务叠加催生了指挥员能力水平的“拉抬效应”。

从一体化指挥平台全面列装到多种新型舰艇下水,从陆航主导合成演习到特战分队渗透斩首,从电子对抗无形绞杀到无人机侦察打造信息新节点……训练的“换挡升级”使一批新型人才在磨砺中走向前沿、加速成长。

……

放眼三军,人才列阵,群星璀璨。如今,一大批新型驱护舰长、空中指挥员、合成营营长、导弹发射指挥长等新型指挥员的联合作战素养可圈可点,这些联合作战新型指挥人才充分发挥“雁阵效应”,在实战化训练场上掀起一轮轮狂飙。

时代给了我们最好的机遇。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打赢未来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新的伟大征程上,只要我们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强领导下,夙兴夜寐思忧患、补差距,争分夺秒强素质、练谋略,坚持用战斗力标准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坚持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实战化训练缺什么就研究什么,就一定能锻造出堪当强军兴军重任的新型军事人才方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