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不动笔墨不读书


■张  明

谈到读书,人们总结有不少重要经验,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动口不如勤动手”等。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这个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环节;如果读书不做笔记,书籍中许许多多的妙处和闪光点,就如同雨珠落入大海般,在没有被人吸收、滋润就瞬间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在我们身边,时常能听到“别忘记笔记”“赶快补笔记”等,反映出不少人对读书做笔记的焦虑,如果只是被动做笔记,则完全失去了提笔读书的效果和意义。

读书动笔能加深记忆。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晋朝的左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地方都挂上纸笔,边读边想,看到或想到好的思想、语句就随时记下来。日积月累,这些笔记便成为他创作中取之不竭的财富。后来,他写出了轰动洛阳的名著《三都赋》,人们竞相传抄,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大多人都认为钱钟书是过目不忘的天才,他的夫人杨绛解释说:“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多,也不易遗忘。”

读书动笔促熟读精思。读书学习不做笔记,不加以思考,拿孔子的话说,就是“罔”——“学而不思则罔”,用现在的话说,就叫“白搭”。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时常只是简单翻阅的“浅阅读”,没看两页书就要翻看手机一两次,何谈深学细思?通过记笔记这种方式,可以强行将注意力集中到读书上,逼着我们聚精会神、埋头读书,边写边思索。古今中外,凡是学问上乘之士,凡有功载千秋之人,大多留下一些笔记实录,以供后人参考学习、借鉴提高。像毛主席的读书笔记,就成为我们共产党人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献,人们可以从中体悟到伟人的深邃思想和高远视角。

读书动笔助学以致用。其实,随手记录是一种“藏往以蓄知”的主要手段,培养概括和叙述原文精神的能力,把随时产生的创造性思想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日有积焉,月有汇焉,久之又久,充满流动,然后,发为文辞,浩乎沛然,将有不自识其所以者矣”。在不经意间,便会发现自己犹如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提起笔来便能左右逢源。基层官兵大多忙于训练、执勤,在有限的读书时间里,要争分夺秒,触类旁通,带着激情读书,捧着真心领悟,不懂就问,读写结合,多读多练,功到自然成。此外,读书笔记还能在实际操作与训练中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帮助官兵把专业学得精而又精,本领练得硬而又硬,让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阅读就像是在人们心灵深处装了一部发动机,那些对书籍不感兴趣的人,或“忙得没有功夫看书”的人,终会被时代所淘汰。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当“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积小成大,积少成多,人生便多了一条迈向成功的捷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