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川藏线上的岁月诗行


■陈清民

川藏线对于军旅作者肖勇来说,那里有“更宽更高的天空”,有他20多载坚守的青春印记,更有连接久远岁月的血脉情缘。肖勇把这些感悟融入诗行,汇集成了一本诗集《川藏线上》(作家出版社),这本诗集承载了一名戍边军人的心路历程。

诗集《川藏线上》包括“离云端最近的日子”“依依原上情”“回望故乡”“我的远方”四个主题,由128首诗组成,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川藏线的真情实感。格桑花、雪原、经幡、青稞、酥油茶等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选择和提炼,成为被赋予主观意念的情感载体;在对川藏线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中,用富有军人气质的文字和带有哲理意味的思考构筑起一篇篇诗章的精华部分。

诗人于1996年来到西藏服役,迄今为止,23年的军旅时光已与川藏线融为一体。写川藏线,实际上就是在写自己的军旅生涯,“离云端最近的日子”也就是把最深的依恋镌刻在川藏线上当兵的日子。3000多公里长的川藏线上分布有数十个兵站,一代代官兵矢志扎根川藏线,为高原军地运送各类物资,有些兵站驻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严寒高原,在荒原上“装满灿烂的阳光”。在诗人眼里,兵站就是川藏线上的港湾,容纳了一艘艘归航的船。“半个多世纪的温度/就是想温暖你苍凉的胸怀/哪怕汗洒尽、血流光/就是为了点亮你前行的灯”(《车队》);“我想以刀剑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但是/你多情的目光总让我三缄其口/这条比岁月还深沉的路/像诗歌/比刀剑更有杀伤力”(《感谢军旅》);“时光慢慢书写美丽的寓言/让微笑在季节的深处定格”(《军嫂》)……一首首致意军旅的诗与川藏线的记忆交叠,老兵、新兵、驿站、军嫂等内容成为诗的主体,在诗人的笔触下开放成一朵朵格桑花的美丽。

川藏线对于诗人来说,不只是一段东起成都、西至拉萨的川藏公路。翻越雪山、跨过江河,诗人的视角一直在延伸,浸润出“依依原上情”的视觉感触,那是“在风雪和缺氧中反复休眠/在没有状态下成为状态”的邦达草原,那是“版图上很小的一隅/却是我眼中全部的美丽”的波密县,那是“像一位安详的老人/正品味醇厚的茶”的康定城……牧歌、唐卡、积雪、云堆等构成有关于西藏的印记,那里的山、水、风、雪在诗人深邃而单纯的目光中变得温暖而干净,“于是微笑和感动成为永恒”。这或许也是很多驻守在川藏线上的军人对家国的特殊体验,那里“熏透了一个民族今生和来世的梦境”。这梦境中也会有登上山顶的思乡之情,有军人对家庭和故乡的眷恋,《故乡的莲》《孩子宣言》《家书》《奶奶的糖纸》《爷爷的箴言》等短诗,诠释了“回望故乡”时的真挚情感。“但愿清晨鸽子起飞的时候/有一滴露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诗人认为的坚守川藏线的意义所在。

既然选择了川藏线,也意味着要用青春、热血、忠诚和智慧,在大山、河流、森林、民众中谱写一曲忠诚壮歌,诗人在《川藏线上》这首长诗中直抒军人心中的“诗与远方”:“寒冷是清醒剂/我会在暗夜里燃烧我自己/缺氧是壮行酒/我会在最高的地方点亮我自己/孤寂是流行曲/我会在别人的梦境边轻轻地歌唱/家书是碧血剑/我会在风雪的岁月中一往无前”。“我的远方”主题是诗人从豪言壮语回归到自我的浅吟低唱,《把灿烂献给秋天》《丛林札记》《二月雪》《冬夜清音》等短诗,将诗人的“精神高地”娓娓倾诉出来,军人在履行职责与使命的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生活,“有时,我把相册藏起来/面对自己一页一页翻检自己”。是川藏线上的岁月积淀让诗人有了这些感悟和思索。

一片诗心凝注在川藏线上,透过诗人的倾情表达,能够品出千里跋涉川藏线后风刀霜剑的凛冽、凝结在雪域高原的军人情愫,还能听到军人们在川藏线上守望牧场、松涛和流泉的庄重承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