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古诗文中的家风家教


■王争亚

受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熏陶和影响,良好的家风家教自古以来就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千家万户所崇尚、所践行。今天,我们不妨走进唯美的古诗文中,去感悟那正气充盈、淳朴厚重的家风家教。

古诗文中的家风家教,大都体现在诗作者写给晚辈和家人的诗文和家训之中,其内容不外乎围绕为人处世、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和睦邻里、治学读书等方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古代一些进步开明的文人贤达深谙家教对于子女成长成人的重要性,而家教首当引导子女懂得做人之本,知晓大义,从小培养报国之志和家国情怀。一生坎坷的晚唐诗人韦庄在他的《勉儿子》诗中写道:

养尔逢多难,常忧学已迟。

辟疆为上相,何必待从师。

这是韦庄鼓励儿子在战乱之时投笔从戎、报效国家而作的一首小诗。体现了诗人心系国事、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诗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都是希望子女处理好家事与国事、学业与国运之间的关系。在作者眼里,个人学业与报效国家这等大事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而喻。这对于涉世不深的子女长大成人之后做人做事、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无疑起着正面而积极的引导作用。初唐诗人杨炯在《从军行》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或许正是古时一介书生渴望从军报国,奔赴疆场杀敌建功豪情壮志的生动写照。

清廉做人、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家风建设的传统美德。清人郑燮在《为二女适袁氏者作》的诗文中写道: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爱女出嫁时居然无钱置办嫁妆,仅以一幅兰竹图相赠,并在上面题了这首诗。贫困如斯却气节如此!作为封建社会士大夫,郑板桥这种清廉朴素操持子女婚姻大事的做法,对于子女的成长影响是大有裨益的。如此家风育人传世,令后人钦敬不已。

倡导勤俭度日、节衣缩食好家风的古诗文还有不少,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朱柏庐在他的《朱子家训》中有两句脍炙人口的格言,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两句近似口语的家训,朴实无华却有着令人铭心刻骨的力道。

孝老爱亲从来都是好家风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尽孝从来都是做人行为准则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在这方面,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文可以罗列许多。“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是孔老夫子振聋发聩的千年一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对以“孝”和“爱”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谆谆劝勉;“但能行孝向尊亲,总得扬名于后世”是白居易将能否孝敬父母作为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标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孟郊感恩父母犹如春晖普泽大地般养育之恩的真情表达。

和睦处理邻里关系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清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下一封回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此,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首小诗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位高权重的张英在家庭成员中倡导为人宽容大度、和睦相处邻里、不与民众争利的优良品德。如此家风令人为之叹服。

教育子女勤学苦读历来是家风家教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古诗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实在不少。大诗人杜甫在写给次子《又示宗武》诗中,字里行间体现着一位父亲希望晚辈潜心求学的殷殷期许: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诗中杜甫要求儿子宗武严谨治学、刻苦求知的教诲溢于言表。杜甫作为一代诗歌宗师,对儿子的期望是饱览经书,读诗做文,学有所成,教育鼓励儿子自觉传承家族优秀的诗歌传统,成为自己的诗歌传人。其实早在宗武几岁时,杜甫就在《宗武生日》诗中曰:“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给宗武指出学习作诗的路径,就是“熟精文选理”。诗人把自己一生写诗作文的心得倾囊传授,诗文的字字句句可谓情真意切,苦口婆心。

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好诗,这是一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告诫孩子不能死读书,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诗中写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的文字虽然朴实,内涵却极为丰富。但凡读到这首诗的读者,大都能从诗中得到启发,教育作用不言自明,而注重学用结合的学习方法也无疑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类似这种在家庭中营造读书求知良好家风的古诗文还有许多。唐末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在《题弟侄书堂》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说的就是年轻时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面对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欧阳修在他的《诲学说》中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箴言教诲子女应该发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成为正人君子。唐代诗人卢肇在《送弟》诗中写道:“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叮嘱其弟不要盲目羡慕已经随时间流逝远去的古人,而是要利用白天的时间干农活,再利用晚上的时间静心读书。杜牧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以“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的直白语句,告诫侄儿读书求知贵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

古人重视家风家教的经典诗句灿若繁星,浩如烟海,以上或许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品读重温这些诗句,对于当今我们培养一代新人、感悟修身齐家、培育文明新风、构建和谐社会等,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