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到斗争的最前线去

——忆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剧社“游击剧团”


■刘 伍 执笔

1941年的8月1日,一二〇师各旅和晋绥几个军分区的剧社,云集晋西北兴县大善村举行联合会演。会演结束,贺龙师长给文艺战士们讲了话。他讲到红军时期文艺工作为战争服务的光荣传统,指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来,文艺工作的进展有些跟不上战争形势的需要。他发出号召:“你们要到连队去,到战士里边去!到敌占区去,到斗争的最前线去!”

我们战斗剧社认真讨论了贺师长的批评和指示,检讨了近期内较多在后方机关演大戏和闭门造车搞创作等问题,并立即采取行动:把剧社分成若干演出组、辅导组,排出一批反映现实斗争的新节目,大家分头到连队和农村中开展工作。同时,我们从剧社抽出11个人组成一个精干的“游击剧团”,计划到晋中敌占区边沿去做文艺宣传活动。

当我们去报告时,贺师长立即表示大力支持:“你们是代表师领导机关去慰问敌占区军民的,是为了去鼓舞士气、安定民心的,是为粉碎日本鬼子的‘治安强化运动’和‘蚕食政策’而战斗的。你们没有直接的战斗任务,但你们得时刻准备战斗。”他仔细嘱咐我们,到宿营地如何看地形、放警戒,甚至还比画着教我们夜间睡觉要抱着枪、头朝里边……我们辞别他时,已经走出窑洞门了,他又追出来嘱咐说:“我告诉周参谋长,从警卫营抽一个班,跟你们一块去。”

游击剧团由欧阳山尊任团长,刘伍任支部书记,成员有石丁、贺飞、萧孟、萧明、薛海迎、高子良、路均一、王述文、佳雨等同志。除两个女同志佩带小手枪外,9个男同志各带一支步枪、30发子弹、两颗手榴弹。同时,为了能迅速演出,每人还背了一条夹被,演出时用背包绳把夹被扯起来就是舞台。演出用的道具、服装、乐器、化妆品等,也都分工背在身上。另外,我们还带了一套简易油印工具,准备随时随地印制宣传品。

1941年8月中旬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我们从兴县西集村出发了。一出村口,周士第参谋长派来的武装班已经在等着我们。这个班由副排长谷树荣同志任班长,6名战士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兵。我们的队伍一下变成了18个人,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武装宣传队”。

这一路上,我们不仅加强战斗生活锻炼,而且还加紧排练演出节目。排出的节目有独幕话剧《陈平山回家》(王震之作)、《宣传》(光未然作)、活报剧《参加八路军》(崔嵬作)等,还有我们自己边采访、边写作的独幕话剧《警备队长》、歌曲《冲锋向前》《手榴弹开花》以及故事朗诵、口琴重奏曲等。我们带着这些短小精悍的节目去前方演出,受到军民热烈欢迎。

到了晋中敌占区的边沿地带,我们先在文水和交城接界的东社、西社地区活动。这里离日寇的据点很近。走在山梁上向下一望,太汾公路两旁成排成行的碉堡历历在目,附近经常有日伪人员出没。武装班放好警戒,我们就在树林里扯起舞台演出。此时正值苹果、葡萄成熟的季节,轻风吹来,一阵阵浓郁的果香沁人肺腑。这是多么美丽富饶的地方啊,但同胞们却在日寇的铁蹄蹂躏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想到这些,强烈的民族仇恨在我们心里燃烧起来。

有一次,我们随同军分区部队晚上到太汾公路以东去运粮。当时山区根据地军民吃的粮,有相当部分要从晋中平原的敌占区获得。完成运粮任务,也是执行重要战斗任务。我们剧团的人,除参加运粮工作外,有的人还手里提着糨糊桶、口袋里装着宣传品,看准地方就张贴,直至贴到敌人据点的寨门上。这些宣传品的内容,就是我们当天编写并刻印出来的《八路军告敌占区同胞书》。

紧张忙碌了一整夜,天亮后刚进到山里,我们又马上去开展演出。周围很多村子的群众,也不怕离几里路就是日本鬼子和伪军的据点,纷纷扶老携幼地赶来看八路军演戏。乡亲们看到戏中有日寇残酷杀害我国同胞的场面,都流了泪。有老大娘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演的戏,全是我们受过和见过的真事。快把这些日本鬼子打走吧。”我们后来还听说,这天观看演出的还有好几个伪军家属。他们看戏之后,回去向他们的亲人做了不少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使有的伪军干脆带着枪向我游击队投诚了。

我们在这个地区连续演出很多场,常常是走几十里路,到了地方就演戏,演完戏马上又走几十里,转到另一个地方。更多的时候,是“进村就访,访了就写,写了就演,演完快跑”。到了9月末,我们转移到清源、徐沟一带活动。这时正遇上日寇对我根据地的“秋季大扫荡”。我们便随着分区部队一块生活、一块战斗。在这种情况下,跟我们同来的武装班,显示了他们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完全担负起侦察、警戒、通信联络等任务,而且还参加演出和宣传工作。

有一次,我们随着工卫旅的二十一团,从交城和清源交界的边沿山区出发,要趁黑夜伸到汾河沿岸的敌人心脏地带,迎接从太行边区越过同蒲铁路来的一支兄弟部队。我们一口气赶到汾河边上。部队一到就去做掩护渡河和封锁敌人据点的准备。我们则一面贴标语、撒传单、作口头宣传,一面到村头大庙里找村里的负责人,动员运输力量。两支部队会合后,正绕道高白镇旁边急步行进时,镇内碉堡上敌人的机枪、步枪、小炮突然“狂叫”起来。我们以为发生了什么敌情变化,考虑要采取应急措施。但看看部队,战士们对这些响声毫不理睬,似乎司空见惯。这时只见部队领导人颜金生同志,站在路旁大声说:“同志们,这是敌人给他自己壮胆哩。他怕咱们攻他的王八窝,吓死他也不敢出来。咱们不管他,继续加速前进!”微明的晨曦勾画出远山的轮廓,晓风吹拂着我们汗湿的衣衫,任凭子弹在头上嗖嗖乱飞,我们毫无畏惧地和战士们一起战斗前进。

10月已经过去,吕梁山上的密林里,已点缀了一片片红黄相间的颜色。我们的单衣和夹被已敌不过嗖嗖吹来的晚秋凉风。但是紧张的工作常使我们忘记寒冷,敌占区军民的热情给我们带来无比的温暖,我们还是坚持演出活动。直到过了十月革命节,接到师首长催我们返回的电报,我们才到军分区机关驻地,做了最后一场演出,然后踏着山涧里刚落下的一层薄薄初雪,踏上归程。

(本文由欧阳山尊、贺飞、萧明、萧孟、刘伍等同志集体讨论,刘伍执笔。原文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易之整理,有删减)

作者简介:刘伍,作家,1918年出生于陕西华县,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一二〇师战斗剧社演员、西北野战军第1军文工团长、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等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