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志不求易 事不避难


■贾 乾 张 勇

●困难再大,大不过人的意志;挑战再多,多不过人的智慧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前不久,习主席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并寄语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习主席的寄语嘱托,为广大高校毕业生追求远大理想、矢志报效国家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必将激励青年学子坚实信念之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大概没有哪一个毕业季能像今年这样特殊和励志。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这一届高校毕业生经历了磨练,收获了成长,注定会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进一步讲,不仅仅是高校毕业生,对于所有人来说,困难的磨砺都会遇到。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只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才能到达胜利的顶峰。

“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今天仍能触发我们思考,给予我们启迪。“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切伟大事业都是历经艰难困苦而成就的,一切伟大工程都是克服重重障碍而推进的。东汉虞诩面对危难时坦然回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这番话充分体现了迎难而上、为国分忧的担当意识,这种品质也一直是古往今来成大事者的必备品质和精神追求。困难再大,大不过人的意志;挑战再多,多不过人的智慧。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强化这种胆识和担当意识。

锻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习主席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到了“蒙古马精神”。蒙古马虽然体型矮小、其貌不扬,然而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却能够纵横驰骋、屡建功勋,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品质,正是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没有一股子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劲头,是不可能干成一番事业的。只有锻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才能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时勇于跋涉、砥砺前行,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锤炼啃“硬骨头”的胆魄。清人彭端淑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曾讲过,勇者不避难。可见,为或不为,全在人为。使命在催征,时代在召唤。当前,各个领域、各种形式的“硬骨头”迫切需要我们去挑战、去攻克。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而不为、因为看到风险而躲避、因为遭遇阵痛而不前,而应不畏艰难险阻,勇担使命任务,磨砺真本领,挑起重担子,主动迎击“盘根错节”,开辟走向未来的坦途。

主动在实践中接受磨练。经风历雨才能更好地打牢基础,走好人生路。张载在《西铭》中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意思是说,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剑不磨不利,根不扎不实。一个人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必然要在实践中经受磨练,不然就会像温室里的花朵那样,经不起风吹雨打,难成气候。广大官兵在面对困难挑战时,不能畏缩不前,更不能知难而退,而要勇做高尔基笔下搏击风浪的海燕,主动在军事斗争准备的第一线锤炼摔打,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品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砥砺战斗精神。如此,才能成为一块千锤百炼的“好钢”,才能在“刀刃”上释放光芒。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