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军工世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徐舜寿和黄志千,两人互相视为知己。他们拥有共同的志向,痴迷于飞机设计事业——

航空工业的最佳拍档


■杨元超 张 驰

1958年7月26日,沈阳某机场。一架银色的教练机呼啸着向跑道滑去,尾喷流卷起一片热浪,加速后轻盈地飞向蓝天。

这次飞行,开创了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新纪元。这架被命名为歼教-1的飞机,是我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飞机,也是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歼教-1的成功,离不开国营112厂第一飞机设计室主任设计师徐舜寿与副主任设计师黄志千的共同努力。在中国航空工业艰苦创业的岁月里,这对拍档以精诚无间的亲密合作,点亮了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主研制的发展道路。

在我国第一型自主战机的机型选择上,两人一拍即合——首先设计的应该是教练机,既能“教练”飞机设计队伍,又能供空军训练歼击机飞行员。

一款高亚音速喷气式教练机的设计构想由此发端。在徐舜寿和黄志千的主导下,设计室很快提出了飞机初步设计的指导思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即广泛收集世界上各种飞机设计资料,择优而从之。

综合分析飞机的设计特点后,他们最终确定采取美、英式飞机机身两侧进气的设计布局,从而拓宽了飞行员视界。这种设计为之后安装更先进的战机雷达留足空间,对强-5、歼-8Ⅱ、飞豹等飞机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时候,我国航空工业基础薄弱、人才匮乏。他俩一边带队伍、搞建设,一边争分夺秒地推进新飞机设计工作。徐舜寿负责统筹总体设计,而黄志千则重点解决气动布局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重量控制等几个关键问题。在两人密切配合下,歼教-1从立项到首飞,只用了一年零九个月。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时任航空工业局第一技术科科长徐舜寿和飞机设计组组长黄志千,曾联名写信给党中央,建议把航空工业中心建在东北,并主动要求去沈阳,在一线设计中国自己的飞机。

当时,徐舜寿和黄志千的家都在北京。徐舜寿的夫人宋蜀碧在北京对外文化部门工作,黄志千的夫人江载芬在北京一所中学当老师,两家孩子都很小。

“只要搞飞机,到哪都行!”后来,徐舜寿和黄志千只身来到沈阳。住单身宿舍、吃集体食堂,有什么新的想法,马上聚在一起讨论,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他俩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徐舜寿和黄志千航空报国的理想,都源于相似的人生轨迹——成长于日寇入侵、民族危难的年代,选择报考了当时冷门的航空专业;赴欧美国家进修学习飞机设计技术,学成后毅然回国投身新中国航空事业……正是这些高度重合的经历,让他们成为一生挚友,一向少言寡语的黄志千对妻子江载芬说:“大家都知道,我们两个(指黄志千和徐舜寿)关系最好。”

1965年,黄志千因飞机失事不幸去世。那一年,黄志千51岁。当时,已调到西北从事大飞机研发的徐舜寿,无法赶来参加黄志千的追悼会。徐舜寿悲伤不已,特意向江载芬要来一套有黄志千本人签名的航空技术书籍,作为对好友的怀念。

3年后,徐舜寿也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旅程,巧合的是,两人的生命都定格在了51岁。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当年,他俩悉心培养的顾诵芬、陈一坚、管德、宋文骢等人,后来都成长为院士、飞机型号总设计师,并带出更多优秀的航空设计人才,继续完成他们为国造机的夙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