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用电报拍来的剧本


■朝  霞

现在要找到一本柯涅楚克的剧本《前线》,并非难事。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想要得到这类好书,却不是件简单的事。那天,我偶然翻阅那本保存了很久、印着“前进出版社翻印”的《前线》油印本,不由得回忆起一段往事。

1945年夏天,全国解放区还处于分割的状态。广东东江敌后游击区里,由于东江纵队的壮大,不断地给日寇以打击,解放了许多地方,东江南北已联成一大片了。当时,“东纵”的司令部与政治部,分驻在罗浮山的冲虚观和白鹤观内。那时候,我正在“东纵”政治部的一个政工队工作。

一天早晨,太阳还未露脸。我们刚吃过早饭,我正把饭盅系回干粮袋上去,忽见政治部主任的通信员跑来,说主任叫我去。我连忙跑到政治部。主任问我今天有没有空,可否替他抄点东西。我心里想,一定是有什么重要文件了,便马上答道,有空,现在就抄吧。主任递过来一大摞翻译好了的电码纸。嗬!原来是一个苏联剧本,是柯涅楚克写的《前线》的第一幕。

文件我抄过不少,可是抄用电码发来的剧本,这还是第一回。我当时还有点想不透,为什么要从延安电台拍来一个这样的剧本?为什么领导同志还要把它抄在自己的小本本上?我不便细究,反正是重要的剧本嘛!我忙削好了铅笔,坐在观里道士们讲道的蒲团上就抄起来,整整花了大半天工夫才抄写完毕。我当时还想,电台的同志们为了收译这个剧本,大概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了。

《前线》到了敌后不久,政治部的政工队就把它演出了。虽然当时演出这个剧有很大困难,甚至连起码的物资条件都不具备,而且剧本也只有第一幕。但是在游击战争的环境下,哪一个奇迹不是在克服困难之后创造出来的!战争环境下演戏,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服装、道具、布景用象征式的代用品,是大家习惯了的,观众们也不会计较这些。有一幕就先演出一幕吧,这是党中央对我们的关怀,还是从延安直接发来的生动的“政治课本”。在纵队首长的支持鼓励和同志们的努力下,《前线》第一幕就这样在敌、伪、顽包围下的罗浮山上演出了。

这个戏的演出,向我们干部与战士及时地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在抗战的反攻阶段已经到来的情况下,我们主要缺乏的是什么东西?我们要清除的是什么东西?因此,《前线》到了敌后以后,戈尔洛夫式的保守和故步自封的观点,给我们产生很大的警惕;欧格涅夫式的对待新鲜事物的朝气与创造才能,则树立起了我们学习的榜样。谈论戈尔洛夫、客里空、欧格涅夫等人的思想作风,便成为我们部队政治生活中的新内容。

(高群根据作者回忆文章整理,有删减,原文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资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