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梅花风骨与精神


■宗旭阳  靳河新

已是春寒时,益读梅花诗。翻开唐诗宋词,到处是它摇曳的身影,到处是它清隽的暗香。只有梅花不惧风雪,依然盛放,成为冬日里最美的一道风景。古人爱梅,不仅因其花姿清雅,花香清远,更因其凌寒而开,傲骨冰心。古人笔下的梅别有一番风骨和气韵。这种风骨和气韵是那些只知争春炫美的花所无法企及的。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赏梅、画梅、赞梅的诗句不胜枚举,成为中华文化大观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折梅代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古代友人之间常通过赠梅来表达友谊之情。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首友情诗,通篇以梅花传递友情,以梅花代替友情。诗人以深情的口吻、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友人间的深厚友谊。折梅花寄赠友人,既是诗人借梅花以自许,又是对友人梅花般品格的赞赏。因为,梅花遭严寒而不凋谢,也是友情坚贞的象征。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来。”朱熹《清江道中见梅》:“他年千里梦,谁与寄相思。”也是将梅花比作传递友情的信物,借梅以寄相思,表现了友人之间浓浓的情谊。

梅花具有凌寒傲雪、不畏严寒的精神和不与百花争春、孤傲清高的品性,因此,历代文人多借梅花来表达自己不畏环境恶劣、孤清高洁的精神品质。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赏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表达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胸襟。南宋陈亮的《梅花》诗云:“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梅花品格高尚,铁骨铮铮,它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雪剑,不屈不挠,昂首怒放,独具风采。

梅花易于飘落,这在诗歌中多有感叹,落梅因凋谢而多引愁思,常被诗人抒发愁苦思绪。唐代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有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听到黄鹤楼上吹奏的笛声,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想到了梅花,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梅花虽美,却免不了给人凛凛生寒的感觉,烘托了诗人的悲愁情绪,也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落梅》有诗句:“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诗人通过写飘零的梅花抒发自己触目愁肠,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正是眼前这片凄凉的自然景象,唤起了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丰富联想。

“梅花”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诗词里永恒的主题,他们对梅花深爱有加,梅花也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咏梅诗、咏梅词数量之多,足以让百花望尘莫及。梅花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是给广大读者的精神洗礼。阅读这些梅花诗词,我们能从中找寻一幅美景,一份纯真,一丝真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