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沱沱河二十年


■本期观察  杜  浩  季艳妮

是怎样的情怀,让一个人在青海格尔木坚守20年?

立夏,可可西里无人区,几株枯黄的骆驼刺傲然挺立。放眼群山,除了山巅的雪白,便是单调的灰黄。

常驻居民不到100人、海拔4539米的沱沱河镇,一切都比内地“慢”——邮件快递每周配送一次,战友过生日需要让货车从格尔木捎来蛋糕,官兵休假要搭乘每天一趟的火车去往数百公里外的格尔木……

王曙光,驻青海某部军医,出生在大别山下革命老区一户普通农村家庭。18岁那年,他踏上了军旅路。

“一次选择成为一辈子的坚守。”今天,回忆自己的青春,往事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

初入军营,王曙光比别人能吃苦,只想做父亲挂在嘴边那个“有出息的人”。

执着,让梦想照进现实。顺利考上军校、启程去报到那天,父亲执意把王曙光送到镇上。父亲脸上的笑容是王曙光从未见过的。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他感到脚下的路任重道远。

改革转隶,王曙光原本有机会调往内地城市服役,但他还是留下了。

52岁的牧民扎西,是王曙光在高原某部医院实习时的第一位患者。扎西被送到医院时,严重的糖尿病足溃疡已引发病变感染。扎西抓着王曙光的手:“求求你,一定保住我的脚……”

那一刻,王曙光深深意识到医者的责任。

如今,王曙光手机中保存着许多战友的病例档案。这些年,他救治过的战友患病时打电话过来,他总能很快给出治疗方案。守护身边每一位战友,正是王曙光坚守的意义所在。

一个严冬,连长王东伟突然患肺水肿。那时,沱沱河镇每周只有一趟前往格尔木的火车,情况十分危急。王曙光一边努力救治,一边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苦学技术,让战友们不再受高原病折磨。

那年,王曙光到驻地牧民家中巡诊,看到一位藏族老乡患肾结石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备受疼痛折磨。打那以后,他定期到牧民家巡诊,给乡亲们提供就诊便捷,让大家有更多对疾病预防的意识。

巡诊,成为王曙光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少年,他一直奔走在路上:一有时间就往一线营连哨所跑,驻地牧民聚居点也被他走了个遍。

日积月累,他开始总结自己诊疗中遇到的高原疾病、训练伤救治方法。后来,王曙光为了提高诊疗成效,积极联系母校老师,请他们提意见。为了学习知识,他还让家人购买许多医疗书籍。如今,他整理完成了一本高原常见病预防手册,总结了20多种救治方法。

“坚守的动力就是那一声声致谢、一个个拥抱。”路过沱沱河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王曙光救治了许多人,也结识了许多朋友。

一次,王曙光来到藏族牧民家中。4岁的小女孩次仁拉姆高烧不退,手臂还出现红肿症状。仔细检查后,王曙光心里仍不托底,就把女孩和她的父母一起接到连队,悉心给女孩治疗,直到她恢复健康。

次仁拉姆一家深受感动。后来,每次巡逻官兵路过她的家,一家人都会为他们送上一壶暖暖的奶茶。

转眼间,王曙光已在这里坚守了20年。回首过往,他说,一路风尘,不变的是最初的梦想。

王曙光说,他最应该感谢的是妻子强阿利的支持——20年,我把青春给了高原,把热诚留给了战友,把孤独留给了她……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