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个好兵,是每一个初入军营的新战友共同的期待和愿望。如何走好军旅人生第一步,更是每一位新战友当前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也许,军营与你当初想象的有许多不一样;也许,军营紧张的训练、生活节奏你一时还不太适应。但是,既然有了当个好兵的美好愿望,就要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去不断努力。
本期“永恒的雕像”征文,通过发生在4个基层英模部队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基层带兵骨干的带兵艺术,还可以感受下连之初新兵身上的火热激情。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新兵,一定能在单位的荣誉簿上再添荣光。
——编 者
山沟里,那一抹红
■特约记者 杨永刚 通讯员 杨玉含
已是初冬时节,蜿蜒起伏的群山之中,虽不见皑皑白雪,却早已是寒风呼啸,呵气成霜。灰蒙蒙的天空给这里平添了几分寂寞与荒凉。
峰回路转,山沟里惊现一抹鲜艳的“红”!李者全知道,她此行的目的地到了——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发射一营,这里是她的丈夫张环节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受营领导邀请,她来为刚下连的新兵讲“下连第一课”。
那抹红,是一座“1”字形雕塑,如长剑,如匕首,如燃烧的火焰。雕塑下,23名年轻的列兵整齐列队,欢迎着嫂子回家。
看着战士们刚毅的脸庞,李者全含着眼泪,思绪回到12年前。那时,她的丈夫张环节是营里的技术骨干,不幸罹患白血病。她忘不了,化疗期间的病床上,丈夫还与前来探望的战友一起讨论导弹保养与发射技术。
她深深懂得,这个“1”字在丈夫心中的分量。她问年轻的士兵:“你们知道这‘1’代表啥吗?”
大学生士兵郭进强快言快语,用文绉绉的话抢先说道:“‘1’字刺苍穹,犹如长剑问天,蕴含着官兵‘一弹系全局、一流勇争先’的精神追求!”一时间,新兵们叽叽喳喳议论开了。
李者全说:“老张以前总提起这个‘1’,我总说‘1’还能有啥含义,不就是争第一吗。后来我才知道,这个‘1’是个标准,是让一营的兵都能成为让老百姓放心、安心的兵!”
在新兵们的簇拥下,李者全追寻着丈夫曾经走过的路。眼前出现一段25级的红色台阶,每层刻着金色大字——“军事训练一级营”。睹物思人,她喃喃地说:“好久没回来了,又多了好几级呀!”
一行人步履沉稳,拾级而上。台阶的历史要追溯到1990年,第二炮兵首次评选“军事训练一级营”,一营榜上有名,后来从没落下,成为唯一的“25连冠”。
“听班长们说,每年想加一层台阶,可真不容易!”新兵汪少敏感叹道。原来,就在头一天,他按新兵连的标准完成了体能训练,却被告知“不合格”,心里很郁闷。
李者全告诉他:“老张曾说一营有个标准,叫‘合格不是标准,优秀才叫合格’。”
“在这山沟沟里,竟出了这么多科研成果!”“创新室”里,看到营里10多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被第二炮兵定型列装,河北工程大学的大学生新兵靳晓宁惊叹不已。
他们惊奇地发现老班长“张环节”的名字。李者全含着眼泪说:“规程编完了,老张也走了。”一句话,让新兵们个个眼圈发潮。
荣誉室内,新兵们终于找到了一营的“成功密码”。那就是荣誉墙上的醒目标牌——“第九项注意”:秉承好传统,代代谋创新。
嫂子登车了,新兵们目送着,直到车隐没在群山中。铿锵的步伐声、嘹亮的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着,回荡着……
荣誉档案
第二炮兵某旅发射一营,组建于1961年3月,曾受到周总理和军委首长的亲切接见,先后5次被评为全军、第二炮兵先进基层单位,连续25年被第二炮兵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营,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6次,营党委先后被评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二炮兵“十大砺剑堡垒”。201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军事训练模范营”荣誉称号。
点睛
铁心向党,精心砺剑,甘心奉献,一心争先!风雨兼程50余载,一营这面旗帜之所以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始终屹立不倒,靠的是一代代官兵把荣誉举过头顶,“只有为一营添彩的义务,没有为一营抹黑的权力”,这是一种薪火相传的力量,更是一营续写辉煌、扬帆起航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