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播出 网友写千字观感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黎朋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1-08 11:07

以文学的目光看刘华清

《刘华清》总撰稿人 李忠效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九集文献纪录片《刘华清》于2016年12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晚间新闻》后播出,虽然播出时间有点晚,没想到看的人还不少。从大家反馈的信息看,评价挺高。

网友“迷彩虎军事”说:这个纪录片非常不错,感兴趣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swcc-whiplash”说:老爷子功在千秋啊!

退役海军老战士田华忠说:看了《刘华清》纪录片,顿时眼前一亮。

海军退休干部刘佳红说,看《刘华清》有一个突出的感觉:参加过长征的老革命就是不一样,干实事。老一辈革命家,令人怀念。

……

作为该片的总撰稿人,看到大家对《刘华清》给予好评,颇感欣慰。

坦率地说,我之前对刘华清的了解很有限,并未对他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这次撰写《刘华清》的剧本,才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历史学家注重事件,作家注重人物。我是作家,我在写作《刘华清》剧本的过程中,更偏重于研究刘华清“这一个人”。

刘华清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少小离家跟着党,出生入死不彷徨。戎马生涯几十载,披肝沥胆建国防。

1934年11月25日,18岁的刘华清跟随红25军行至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时,遭遇敌军伏击,战斗十分惨烈。刘华清在战斗中左腿中弹负伤。战后,部队给伤员发了大洋,并安置到老乡家养伤。刘华清坚决要求跟着队伍走,革命到底。红25军政治部主任戴季英认为刘华清是红军中的“秀才”,就表态说:“那就带上他吧!”并把政治部驮材料的小马让给他骑。在过莽岭山时,行动不便的刘华清拉着马尾巴,拖着伤腿坚持爬过山岭,跟上了队伍。刘华清后来听说,那些留下来的伤员大都被敌人杀害了。是信仰让他铁了心跟着红军走,也是信仰给了他继续为革命做贡献的机会。

刘华清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1968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工程研制工作遇到了问题,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导和设计人员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但这一修改方案却因主管领导受“文革”冲击而无人拍板。五院总体主任设计师孙家栋和政委常勇一起拿着方案找到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刘华清,刘华清不分管这项工作,但他认为这事不能拖,总得有人承担责任,便果断决策:“技术上你负责,其他问题我负责,我拍板!”“最后总体决策还要向周总理和聂帅汇报。”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准确入轨,向整个宇宙播送出《东方红》的旋律。

而此时的刘华清却已离开了国防科委,被贬到海军造船领导小组办公室当主任。后来他回忆说:“夜间,肉眼就能看见‘东方红’卫星。那天晚上,我站在自家的凉台上,默默凝视,泪眼模糊。卫星成功了,我也放心了。”

刘华清为“东方红一号”卫星拍板的故事,由于文献纪录片《刘华清》篇幅所限,没有表现。

1975年,时任海军参谋长的刘华清冒着得罪海军主要领导的风险,带病写出长达万言的《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呈报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同时将《汇报》抄送了海军主要领导,还附上一封信,恳切陈词:“今后十年是海军建设的关键时期,下一步棋子走得好坏,事关重大。”无奈当时正值“文革”动乱之际,刘华清的这个《汇报》最终难逃被“束之高阁”的命运,刘华清本人也被排挤出海军。

但《汇报》在海军党委、海军机关各大部引起不少议论,有赞同支持的,也有怀疑和否定的,历史最终给出了答案。刘华清提出的建议思路,同后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新时期战略形势做出的判断,大体上是一致的。刘华清的一些建议在海军装备建设中也逐步得到了实现。

刘华清是一个有情义的人

刘华清对母亲的感情很深,因为参加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1948年11月3日,刘华清率部北出大别山,自夏店出发挺进中原,参加淮海战役。部队路过刘家院子村,刘华清借机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家乡,这时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了。他非常伤心。多年以后,海军作家施昌学为刘华清写传,到刘华清的老家采访。刘华清听说施昌学采访回来了,就让秘书把他叫到家里,对他说:听说你到大悟去了一趟?了解到什么故事了?施昌学就讲了一些见闻,当讲到刘华清的伯父说“你娘是想你想死的”这句话的时候,刘华清的夫人徐红霞在旁边给施昌学打了个手势,叫他停止,这个时候他扭头一看,刘华清低着头,已经是泪流满面。

刘华清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全国解放以后,刘华清曾“三进海军”。他的最大愿望就是把海军建设搞好,把我军的装备搞好,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海军建设事业和国防建设事业。他参加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论证和组织工作,提出了第二代核潜艇的建造方案;他从1970年就参加和组织了航母工程可行性论证,1982年出任海军司令员后,又多次组织航母论证,1987年到军委工作后来仍然关心航母工程,为后来发展航母打下了基础;他力排众议,提出了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的建造方案;他还对东风导弹、新式坦克、载人航天工程等项目起到助推和促进作用。近年来的几次阅兵仪式上展示的现代化武器,很多都是他在职的时候力主研究、立项、建造的。

刘华清属于文学创作领域的“这一个”人物。他的经历、事迹以及贡献,是不可复制的。他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