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参谋之问:上士吴坚的喜与忧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胡瑞智责任编辑:张硕
2018-01-03 02:20

能力之问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多面手才能适应未来战场

自从当上士官参谋,吴坚宿舍里的灯常常是凌晨才熄灭。为了方便士官参谋学习工作,旅里为他们分配了单间宿舍。

随着学习工作的深入,吴坚越来越觉得“士官”加“参谋”的组合,没有当初看上去那样简单。走马上任以来,吴坚深感,名称上多了“参谋”两个字容易,能力却不能靠一纸命令配发,需要一点一滴去提升。

一次演练,上级下发一份航空地图,用于敌情判断、作战方案拟制。看着地图,吴坚“一个头两个大”。

一次想定作业,需要根据敌情、地形等作战要素来判定“敌”机主攻方向,从而提出我方阵地配置方案,因为不了解“敌”机作战参数、战斗方式,吴坚当场“蒙了圈”……

像这样窘迫的时刻还有很多。吴坚从一个又一个窘迫中认清自己的能力方位:“今天,新列装的装备越来越多,新技术新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如果还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只掌握精通一门技术,战场上必定‘吃败仗’!”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多面手”才能适应未来战场。痛定思痛,吴坚为自己制订强化训练方案。他把全旅高炮、导弹、侦察、工兵等20余个专业的书籍都带到自己的宿舍,在组织训练的基础上,坚持每天学习。只要一有空,他就要向各个专业组长讨教。

至今,吴坚仍然保持这个习惯:白天和战士们讨论交流,晚上到训练场摸索操作、学习理论,和装备“腻”在一起,连吃饭、走路、躺在床上,脑子里满满都是装备图纸。

效果之问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检验

作为旅里首任士官参谋,吴坚曾面临许多误解,也曾经历许多委屈,但他把这些都当成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吴坚的热情和动力,来自于不断挑战未知,不断适应需求。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检验。”吴坚说,一名士官参谋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没有经验的积累、素质的储备,即使上级给予再多支持,士官参谋也只能是空有其名。

为此,吴坚不断在新的环境、新的领域摸索、试错,拓宽学习半径,提高履职能力。眼下,吴坚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多参加大项活动,能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到别的专业学习锻炼。他的目标是要当一名能组训、善谋划的参谋能手。

如今,士官参谋制度施行已经半年多了。士官参谋们正适应着他们的岗位,全旅官兵也正适应着士官参谋这个群体。

从刚开始的异样眼光,到现在的逐渐融合;从上岗之初的畏首畏尾,到现在的勇敢担当……越来越多的基层官兵逐渐理解士官参谋、支持士官参谋,越来越多的领导开始重视和认可这一新兴群体。

这些改变,无疑成为士官参谋开展工作的最大动力。

前不久,该旅千里奔赴漠北草原,吴坚再一次坐进“中军帐”。随着演习的逐步深入,吴坚先后提出了20余条意见建议,均被指挥组采纳。

那天,站在演习场的制高点,吴坚想:如果有一天战争爆发,士官将是战争的主角,士官参谋也必将在“中军帐”里发挥更大作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