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工匠 “绝活”是这样练成的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新 刘书 杜毅责任编辑:张硕
2018-05-04 03:25

“既然当工匠,就要沉下心,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黄强的演讲朴实真挚,台下的掌声一阵接着一阵。看着一张张充满朝气的面孔,黄强回忆起刚到工厂的那段经历。

那时候,领导为了锻炼年轻人,把黄强从值班岗位调往一线。刚开始,过惯舒服日子的黄强工作态度有些消极,气得车间领导指着他说:“能干就干,不想干就走人!”

领导的批评触动了黄强的思想。后来,老父亲的一句话让黄强幡然醒悟,让他真正理解工匠人的内涵:“既然当工匠,就要沉下心,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心中有信仰,走得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黄强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的。话语间,黄强将目光投向台下的一名女工匠。

大家对这位女工匠并不陌生,她是黄强的第一位女徒弟——以严格出名的质量检验员熊小玲。同事们说,她有一双透视眼,能发现产品中的细微问题。

然而,刚进厂时,熊小玲性格大大咧咧,工作时常犯些小错,黄强批评她,她总是不耐烦。有一次,一个0.05毫米的垫片未安装到位,黄强对熊小玲严肃批评,并责令她重新拆开查找问题。

当熊小玲在卡槽处找到掉落的垫片时,终于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黄强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年轻人不能心浮气躁,我们是做军品的,军品连着部队战斗力,只有把好军品的质量关,才能对企业负责,对官兵生命负责。”

演讲台上,黄强目光如炬、笔直站立。黄强说他非常喜欢电视剧《风筝》里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信仰决定了他生命的内涵,包括长短、活着的方式,甚至结束的方式。”

“信仰作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词,为个人提供了精神支柱,定位了道德坐标。一旦信仰缺位,就会精神缺钙,不辨美丑,出现浮躁迷惘。”黄强说,在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利益碰撞更加剧烈的当下,他最担心的就是青年工匠的信仰出现偏差。

“信仰是什么?”这是黄强最为关注的话题。这时,黄强给青年工匠们讲述了一段“两弹一星”的故事——

在那个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苦。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一把老虎钳,两把锉刀,几张铝皮和几张三合板,外加十几支蜡烛和几把手电筒,便开始了中国卫星、火箭雏形的设计。为了做爆轰实验,在熔药炉未到货时,老科学家和年轻人一起,竟用普通铝锅、搪瓷盆和木棒轮流搅拌,做出了第一个炸药部件……

讲完“两弹一星”的故事,黄强缓缓地打开了一张前些天的报纸,报纸头条文章报道的是一名老党员周智夫的故事。黄强说,他之所以被感动,是源于周智夫临终前的一句话:“我想交一次特别的党费。”交党费12万元,这是老党员周智夫最后的一个愿望,他用朴实的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党员、老革命铁心向党、一心为党、终身许党的信仰追求。

黄强念念难忘:战争年代,一颗子弹射中周智夫左肩窝,贯通右肺,穿出体外。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中,党组织始终没有放弃重伤的周智夫,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抬着他突破道道封锁线,先后7次辗转治疗。尽管他的右肺被切除近三分之二,右侧第六根肋骨被摘除,落下三等甲级伤残,但周智夫总算是保住了性命。感恩在心、永志不忘。周智夫从此把感恩作为人生的信条和价值的追求,决心一生一世报党恩。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抚摸着航修服上“蓝天工匠”四个金字绣标,黄强激动地对大家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