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工下连当兵 从叠军被中感悟"匠心"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周远 王若璞 琚义宏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5-11 03:03

叠被子看起来琐碎,其实是在磨练匠心

日复一日叠被子,年复一年跑外场,苏功平悟出一个道理:其实和工匠人打磨零部件一样,叠被子要扣被角、捋被面,整平压正要讲究力道,这样叠出的“豆腐块”才标准。军工人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磨练心性,是塑造匠心的过程。

收拾完屋子,吃了早饭,苏功平大步朝机场走去。

机场上,一排排整装待发的战机沐浴在朝阳下。看着眼前的场景,他的思绪回到了刚来部队的那一幕。

10多年前,苏功平从工厂质量检验组组长转岗为一名常驻部队的外场保障人员。当初,他来外场的愿望很朴实:当不了兵,能到军营干一干,也算圆了少时的从军梦。外场虽然苦,但更锻炼人。

隔行如隔山。尽管学历高、经验丰富,刚“放单飞”的苏功平,在独自应对外场几十架飞机维修保障时,不免心里忐忑,还掉了几次“链子”。

一次,部队夜间训练,一架战机燃油调节器突发故障。苏功平调整了多个参数后,故障仍未排除。演训时间紧、任务重,部队致电工厂要么更换燃油调节器,要么立即换人来修。

更换燃油调节器可不是小事,这意味着工厂要重新运送一台燃油调节器到部队,修理成本高不说,时间也来不及。可眼前的故障一时又无法解决,苏功平只好打电话回厂求援。接到电话,工厂马上安排一名老师傅火速赶到部队,很快将故障排除,发动机恢复正常。

“既然干外场不习惯,还不如回厂里继续干检验算了。”听到老师傅的这句话,苏功平脸上有些挂不住,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此时,临行前领导的嘱托、家人的期盼在他脑海里浮现。“既然部队需要自己、单位信任自己,我绝对不能轻言放弃!”苏功平跟自己较上了劲。

他拿出当年的拼劲,潜心学习发动机维修专业书籍。外场维修中,他拿着教材对照发动机一条条线路捋、一根根管路摸、一个个机件对。一有空,他就与机务官兵探讨特情处置方法,一起修订场务应急保障预案。渐渐地,他熟知外场保障的疑难点问题,应对棘手活也游刃有余。

外场工作10多年,苏功平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对发动机常见故障和性能了如指掌。他像老中医一样,通过“望闻问切”就能诊断出发动机的故障问题,并将其快速排除。

一次,部队进行飞行训练。一架飞机飞完第二架次后,机务人员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飞机腹部有一滴燃油漏到地面。机务官兵一时拿不准问题出在哪儿,便找到苏功平,询问能否继续飞行?

苏功平打开发动机舱盖进行检查,并没有发现漏油,仅在燃滑油散热器下封盖处发现了燃油痕迹。联想到之前曾在外场发生过类似故障,苏功平当即决定飞机停飞,燃滑油散热器立即返厂修理。经工厂探伤发现,燃滑油散热器下封盖处有一条细微裂纹,若继续飞行,裂纹快速扩展,后果不堪设想。

苏功平负责保障的每台发动机都有十几位不同编号,他不仅记得每台发动机的编号,就连哪台发动机装在哪一架飞机上,以及每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飞行了多少小时、什么时候需要大修,他都了然于心。

部队里的机务维修保障“大拿”,打心眼里佩服苏功平:“苏工脑子里就像装了个电子履历本,啥时候问他,他都能对答如流。维修日志都记了20多本。什么是工匠精神,我看这就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