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制出可靠药品,他们不惜"以身试毒"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李金海 邵龙飞 庄颖娜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5-15 03:25

强国为民,构筑国家安全药物防线

去冬今春,一场来势汹汹的流感席卷北半球,我国多地爆发疫情。

流感病毒危害性强,100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曾夺走全世界近4000万人的生命。

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流感疫情?10多年前,该研究所便以此为重要课题。2003年的“非典”疫情过后,该研究所研究员李松带领团队前瞻布局,将流感病毒作为重点科研方向,自筹资金展开了药物预研。

一年后,我国各地频发H5N1禽流感疫情。当时,我国尚无自主生产的抗流感特效药,紧急接洽外国制药公司,得到的答复是:4年后才能供货——这意味着,4年内我国若出现大规模流感疫情,13亿人口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事关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等不起!慢不得!

就在面临“卡脖子”的时刻,该研究所主动作为。他们自主研制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全部临床前工作。紧接着,他们又协助国家建设抗流感药物生产线,完成了国家和军队战略储备任务。

自主创新,强国为民。2009年,当禽流感来袭时,他们再次创造奇迹:提高药品产能30倍,仅用135天就完成国家储备任务,为国家节约采购经费57亿元。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抗流感药物最为丰富、临床治疗保障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具备了应对各种规模流感的自主防控能力。

自主创新,要在得人。当年,为留住国外归来的李松,博士后导师、研究员焦克芳不但力荐李松接替自己担任课题组长,而且提出立即退休,让李松拥有完全的科研自主权。这一留一退,成就了后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松。

这些年,研究所先后推出“人才港计划”和“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遴选科研苗子,放手让他们在科研一线挑大梁。如今,该研究所已拥有3名两院院士,30人次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在一代代优秀人才的接力中,该研究所始终瞄准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持续攻关,催生了一大批利国利民的成果:研制国家急需的抗丝虫病新药、抗结核病新药,研制有中国发明专利的口腔疾病治疗药,推出被誉为“抗毒神针”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特效药……

研究所防化队员应急拉动。 熊 垒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