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歌嘹亮:感悟连史教育的“滴灌效应”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华 彭友泽责任编辑:张硕
2018-05-21 03:23

微观察

连史教育如烹饪 也要讲究“色香味”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宋邦稳 任 鹏

利用连史室的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是基层连队组织教育的一种常用方法。如何才能让连史室里的教育课更有吸引力?这是摆在许多基层带兵人面前的一道课题。

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一连指导员李丰成上任之初,就有过一次尴尬经历。他精心准备了一堂连史教育课,集合时却听到有的战士小声嘀咕,其他官兵的脸上也看不到期待的表情。

这样的“冷遇”,曾是一些建有连史室连队的共同际遇。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地方的学校、单位和企业却热衷于到各连队连史室参观学习。这个旅有14个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单位、10来个连史室,堪称资源丰厚。一连驻地的中小学和20多家单位企业,不约而同将一连连史室作为他们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连队连史室平均一个月就要接待10余次这些单位的参观学习。

“珍贵食材要给懂烹饪的厨师,大鱼大肉吃多了就会发腻。”该旅政委程昭用烹饪的道理诠释连史室的这种“冷”“热”际遇。在他看来,利用连史室宝贵资源开展教育授课活动,在拟定合适的授课主题同时,要“荤”“素”搭配得当,既要有“大菜”“硬菜”,也得有“家常菜”。

对于被誉为“法卡山英雄营”的该旅机步一营来说,“为人民甘愿吃亏、乐于吃苦、勇于献身”15个字的“法卡山精神”,就是教导员刘明经常上的“大菜”。营区门口的一面墙上就有这句话的烫金大字,谁要是犯了错误,刘教导员就会让他对着这面墙反思。

刘明教导员有个“隔锅香”的理论。这个历史上有着6个获得荣誉称号单位的营,因为营房老旧正在规划重建,目前还未建成营史馆和连史室。每年,刘明都要带着营里的新干部和新兵到当年“法卡山英雄营”一战成名的地方——法卡山看一看,去法卡山战斗烈士陵园祭扫先烈。

“站在现地,先辈的英雄事迹写在那里,仿佛就能听到当年战场上的枪炮声,这种场景下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心灵自然而然就净化了!”刘明这样描述这种“隔锅香”的做法。平时的课堂教育授课,他喜欢把自己在其他单位连史室里看到的资源,用到教育授课课堂上。比如,上拥政爱民教育课时,他就调用“军民同守共建先进连”的连史室资料;上战斗精神教育课时,他就调用“尖刀英雄连”的连史室资料等,官兵听到自己不常见的新鲜资料,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

“好味道”也需要“新菜品”调动官兵的“胃口”。十连指导员龚翼山就尝到了“新菜品”的甜头。前不久,他以连史室为授课背景的“微课堂”授课视频,在陆军比赛中获了奖。这个“微课堂”的视频在旅政工网发布后,受到官兵的好评。

从传统实体向数字化平台延伸,也是该旅“新菜品”的烹饪方式。该旅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时尚新颖、快捷便利等优势,将连队连史室制作成数字史馆、网上荣誉室。

不仅如此,该旅还组织各个授称的荣誉连队依托连队荣誉历史,摄制特色教育视频。定期组织观看教育视频,让官兵们不仅熟知了连队的奋斗历程、英模人物和特色精神,还增强了官兵对连队的情感认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