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傅,如何书写军营“新师说”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建伟 赵雷 等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5-29 03:45

军队的战斗力是一条无形的责任链,战场胜负取决于这条责任链的强弱

“5个90%相乘等于多少?”

第79集团军某旅政委刘海涛在士官骨干培训会上抛出这道数学题时,不少人似乎愣了神。大家一算得出结果:约等于59%。

“这是一道数学题,也是一道生死题。”刘政委告诉大家,数字从来不是游戏,它揭示的是一个深刻的道理:军队的战斗力是一条无形的责任链,战场胜负取决于这条责任链的强弱,即每个节点的牢固程度。任何一个部位“塌腰”,都会削弱整体战斗力。

无所保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某特战旅三级军士长赵玉伟是一个典型代表。

“伞降教头”赵玉伟当兵20年,跳过空降兵所有机型、伞型,7次成功处置空中特情,是空降兵部队首位能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员。汶川抗震救灾“伞降十五勇士”中有两人是他的徒弟,曾连续10年担任外军伞兵培训教员。

从空军调入陆军后,仅2014年,赵玉伟就组织了4期伞降骨干培训,带出了70名伞降骨干和200多名跳伞员。

“带出‘好徒弟’是士官之责,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赵玉伟说,选择当“大师傅”,就等于担起了为单位培养人才的重任,既是艰苦的劳动,又是神圣的事业。“有朝一日脱下军装,你培养的学生却已成为军营的栋梁之材时,你会品味到人生的真正价值。”

有了敢担当的“师傅”,就不怕培养不出过硬的“徒弟”。提起师傅、四级军士长周连军,某旅中士张晗充满敬意:“我们取得了不少训练成果,得奖的数量甚至比师傅还多,那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师傅的肩膀上。”

徒弟跟着师傅能学到什么?采访中,士官骨干们的表述各自不同,但最核心的内容却是相通的:师徒之间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人品的教导。

“我能成为今年的提干对象,都是我师傅梁浩悉心帮带的结果……”说这话的是某旅下士张真强,他口中的“师傅”,是提干培训归来在连队任排长的梁浩。

从士官到军官,从当兵到带兵,和张真强一样,回顾自己的一路成长,梁浩同样感慨万千:“没有银班长,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银班长是谁?”梁浩告诉记者,是三营七连副连长银帮真,此前是自己的班长也是自己的师傅。唠着唠着,梁浩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要不是银班长,我就不会练就那一手过硬“绝活”,更别说立功提干了。

接下来的采访,让记者更为惊奇的是,银帮真的师傅李家乐现在是一营副营长。“成就别人,其实就是成就自己!”李副营长笑意漾在脸上。

倾囊相教“传”,悉心竭力“帮”,以身作则“带”,演绎了四代士官师徒“接力提干”的动人故事,也催生了“一生二、二生四”的“人才裂变效应”。

采访中记者欣喜地看到,北部战区陆军基层各部队士官“大师傅”们正用自身的行动,书写着军营版“新师说”。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随着我军改革的深入推进,士官从事的岗位越来越多样,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回头再看那些“豁达”的士官师傅们,就不难理解了:正因为舍弃了个人私利,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得到传承,他们从事的事业后继有人,而他们的崇高必将被战友们传颂、铭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