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军医的样子,今天这样塑造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赵文亮 杨 成 黄坤宇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9-21 04:20

集训学员正在进行急救训练。徐 汀、殷祥烨摄

一纸协议书折射了什么——

一边是选择的“承诺”,一边是成长的“承诺”

张敏龙参加这次集训,除了一张报名表,还有两张纸压在他的行李箱里。

一张是从老家医院寄来的出生证明影印件,张敏龙的孩子刚出生没多久,他就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还有一张,是转改文职人员的协议书。

在这份协议书里,张敏龙承诺:毕业后,视医院岗位需要,自己愿意无条件转为文职人员。这就意味着,他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有可能脱下军装。尽管如此,张敏龙和其他毕业学员们仍然毫不犹豫地在协议书上签下了字。

为什么这么多分配到解放军总医院的医学高材生,愿意脱下军装转文职人员?在该院政委徐宝龙看来,这里的吸引力和优势不仅仅在于“解放军总医院”天然具备的平台优势,更在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以及激励托举年轻人成长成才的制度机制。

一边是学员们面对选择的“承诺”,一边是解放军总医院对他们成长成才的“承诺”。某种意义上,后一个“承诺”正是前一个“承诺”义无反顾的原因所在。

随着集训的深入,一个值得期待的成长远景,徐徐在学员们面前展开——

连续三年开展学科人才建设主题建院活动,解放军总医院酝酿出台了领军、拔尖、新秀、临床特殊人才以及专家组的“3+1”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171家国际知名医学院校建立联系。2017年启动百人出国留学工程,确定75名公派出国留学资助对象,2018年再次派出28名人才到国外交流学习……

这些激动人心的举措,便是这所全军最高医学殿堂对这些年轻军医的承诺。

在笔记本的扉页,张敏龙写下院长任国荃对他们说的这句话:“你们是军队的希望、医院的未来。”

21天,仅仅是开始——

无论是塑造还是成长,“种子”已悄然播下

集训结束那天,集训班特地为学员们组织了一次集体生日。

仿佛又过了一个“成人礼”,这群年轻军医在切蛋糕的时候,幸福的眼神里泛着激动的泪花。

21天很短,相比于这群毕业学员已经走过的和将要展开的人生而言,只是短短一瞬;21天又很长,有人在日记中感叹:“这是我‘最长的21天’,从身体到心理、思想和精神,经历了一次全方位的锻炼……”

谈起这次集训,这群年轻人说得最多的是百岁军医的故事。该院心血管外科学专家苏鸿熙为了报效祖国,毅然谢绝了美方的挽留,经过重重艰险回到祖国;叶慧方教授一生都在为祖国和自己所热爱的医疗事业奋斗,在临终之际不吃不喝,只为给医疗事业留下一具纯洁的躯体……

老一辈军医们的崇高情怀和优良传统,如今已经找到了新的传人。“不管学历再高、平台再大,也不管脱不脱这身军装,都不忘是祖国和军队培养了我。”马重对自己即将来临的事业有了规划——深入岗位,了解卫勤和临床需要,利用在国外学到的科研思维和方法,尽早做出能切实帮助临床实践的医疗成果。他说:“我要把集训期间感受到的温度带到工作中,永远做一个有温度的好军医。”

博士生张晓莹对“姓军为战”有了更深认识,她打算未来多到基层部队去,多到演兵场去,为战斗力建设贡献属于一名军医的力量。她说:“当我们知道根在哪里的时候,即便是一片叶子,也知道飘的方向以及落地时的姿态。”

21天,变化也许没有想象中的大。但有些种子已悄然播下,有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对于这群毕业学员来说,成长仅仅是开始;对于这家医院来说,塑造明天的军医,也同样仅仅是一个开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