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装备潜能,“快手”巧织雷达天网的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贾 冲 杨 进责任编辑:张颖姝
2018-09-25 04:43

第二年,该旅列装某新型雷达,罗万军主动请缨加入攻关小组,参与新装备研究。一进攻关小组,罗万军就拜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级工程师张秀伟为师。中校带中士的“师徒”组合,一时吸引了全旅目光。厚厚的一摞资料,满纸的电路图、公式表和数据,只有中学文化水平的罗万军用笨办法,先背记,再理解,不懂就问,一个月下来,笔记就做了两大本。

这段经历,让罗万军对装备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触摸到研究装备、创新战法的门道。从这以后,他经常列席旅里的战勤会议,同时也成为频繁登台的“授课达人” 。

不久后的一次演习,罗万军随同新装备“参战”,此“战”也成为他证明自己实力的关键一仗。这一次,“敌”方新型干扰设备对雷达阵地突然实施压制性干扰。罗万军灵活采用多种方法,从众多杂波中精确辨出对方目标,操作一气呵成。在随后的复盘检讨中,罗万军又介绍了克“敌”的另外5种方案。

游刃有余的拆招背后,是对装备性能构造的深度了解掌握。罗万军并不满足于当一名普通的操纵员,他还潜心研究雷达维修保养,摸索出 “看、听、摸、闻、测”检修“五步法”,并在雷达机动比武竞赛中斩获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战场“多面手”。

去年,刚从院校毕业的助理工程师刘博在战备值班中发现,日常积累的海量、碎片化空情数据中,蕴藏着规律。而此刻,罗万军也正以某型雷达的空情数据为基础,试图摸索规律,总结出一套精准的装备操作方法。

一边是具备数据建模特长的年轻中尉,一边是实战经验丰富的三级军士长,一拍即合的想法加速了这对“新老搭档”间的化学反应。两人组成研发小组,既可以发挥出技术对战术的支撑,又不乏经验对战术的论证。连克难题之后,他们研发出某型雷达探测目标最优工作模式选择软件,实现雷达探测效能最大化,推进装备研究与战法创新深度融合。

小兵过河当车用。该旅旅长马维芳告诉记者,像罗万军一样深谙装备机理的“多面手”,将是未来战场的中坚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