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处分到立功:一名战士“跨栏”的劲头从哪里来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代烽 顾朝清 邵建国 吴先德责任编辑:杨帆
2019-05-10 03:19

从受处分到立功:一名战士“跨栏”的劲头从哪里来

■解放军报记者 代烽 通讯员 顾朝清 邵建国 吴先德

武警浙江总队嘉兴支队中士张锦鹏与战友们一起进行扛圆木训练。杨宇翔摄

“处分”的压力扛过去了,便是逆风翻盘的动力。张锦鹏的日常训练更加刻苦了。杨宇翔摄

曾经“折翼”的张锦鹏再次逐梦起飞。杨宇翔摄

处分的包袱有多大?谁在戴“有色眼镜”?

一张处分表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时隔5年多,回忆起“出事”那天的情景,张锦鹏依旧很激动。对他而言,这是烙在心里的一道疤。

为严明纪律,武警浙江总队嘉兴支队领导要求从快从严处理。当天巡逻任务结束后,中队党支部连夜召开会议,决定给予张锦鹏警告处分一次。

“摊上这样的大事,所有的努力和希望都给毁了。”得知消息,张锦鹏觉得天塌下来了。他追悔莫及,流下了懊悔的泪水。

他入党的事也受到影响,被暂时搁置。入伍前,当过兵的父亲反复交代他,争取在部队早日入党。早日入党的希望也没有啦,该如何向父亲交代?

除了思想上的包袱,张锦鹏还背上了工作上的包袱,干什么、怎么干都觉得不自在。工作干好了,有人说他求功心切;工作干不好,有人说他破罐子破摔。

受处分后,张锦鹏还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压力。课间休息、周末活动时,他总觉得战友们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自己;队干部在队列前一强调手机问题,他就觉得是在针对自己;最让他感到“心塞”的是,每当他回到班里时,原本的欢声笑语一下子戛然而止。他开始感到,自己的世界“变暗”了。

比处分更让张锦鹏难受的是刚开始时战友的“有色眼镜”。

“大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你怎么对得起大家的付出?”因张锦鹏“扯后腿”,他所在班失去了当年评先资格,同班战士小李的直言不讳让张锦鹏低头无语。评先那段时间,张锦鹏感到班里战友看他的眼神都是“火辣辣的”。

张锦鹏忍气吞声,想等风波慢慢平息下去。但不久后班里组织讨论,张锦鹏的事又被提起。

快好的伤疤,又被揭开撒了一层盐,张锦鹏痛不欲生。他变得更加敏感了。如果哪一次执勤人员名单里没有自己的名字,张锦鹏就会怀疑,是不是中队干部、骨干对他不再信任了。

“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还有机会将功补过吗?”张锦鹏苦苦寻找答案。

“别想那么多,已经这样了。以后别再犯什么事,老老实实呆几个月就退伍吧。”几个同年入伍的老乡好言劝他,一个背了处分的上等兵,在部队很难有机会翻身,退伍回去后,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老乡越劝,张锦鹏心里越难受。他在部队还有太多梦想没有实现:立功、入党、当班长……但这些,他在老乡面前提都不敢提,担心老乡说他痴人说梦。

多少个夜晚,张锦鹏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脑子里反复想着“要是从未捡到过那个手机该多好”。

带兵人不戴“有色眼镜”,当事人才能放下“包袱”

张锦鹏的反常表现,没有逃过排长吴学超的眼睛。眼看张锦鹏变得沉默寡言、经常愣神发呆,吴学超心里既心疼又担忧,害怕他就此消沉下去,一蹶不振。

吴学超把床铺换到张锦鹏边上,训练、吃饭、睡觉,与他形影不离。在倾听张锦鹏诉说了内心的委屈和迷茫后,吴学超给他倒了一杯水问道:“这杯水重吗?”

“不重!”

“那你能端多久?”

“半个小时没问题!”

“那端一天呢?一杯水并不重,但你端得越久就会觉得越重,一直重到你无法承受。其实,换种方式,感觉累了,把它放下就好了。”吴学超说,人生的机会很多,这一次没有把握好,可以调整一下,继续迎接挑战,千万别让一杯水压垮自己。

那次谈话后,张锦鹏感觉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带兵人不戴“有色眼镜”,当事人才能卸下“包袱”。就在排长吴学超把铺盖搬到班里的同时,班长覃新源也立即组织召开班务会,要求全班不得再议论这件事,并引导班里的战士换位思考,理解张锦鹏的遭遇,一起帮助他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效减轻了张锦鹏的心理负担。班里的战友也开始转变对张锦鹏的看法,自觉拉近与他的距离。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张锦鹏心中有了答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弥补曾犯下的过错。”

2015年5月,张锦鹏再次申请参加总队预备特战队员集训。一个老乡劝他说,还有几个月就面临退伍,你这样一个受过处分的人,能不能留队还是未知数,为什么还要自讨苦吃?面对老乡的不解,张锦鹏认为,只要好好干,同样能当个好兵。

“可怕的不是跌倒,而是跌倒后从此躺着不起。”该支队政委金驰宇告诉记者,支队要求带兵人首先不戴“有色眼镜”,对犯错的官兵不抛弃不放弃,在给予关怀关爱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重塑其信心与斗志,帮助他们重新点燃军旅道路上的梦想。

轻装前进,需要一个怎样的“跑道”和“规则”

再次参加集训队,张锦鹏铆足了劲。集训的3个月里,他只想做一件事情,证明自己还是个好兵。

“每个周末,肯定会接到那小子的电话。”因为训练中有些课目弄不太明白,张锦鹏就时常打电话向排长吴学超请教,有时一聊就是半个小时。

正是因为有着吴学超的包容和关爱,“折翼”的张锦鹏再次逐梦起飞。集训结束时,张锦鹏如愿拿到“全优”成绩,被集训队表彰为“优秀学员”。

归队后,张锦鹏依旧忐忑不安。尽管有着集训队的优异表现,但对能否选取为士官,他心里没底。

当时想留队的战士较多,中队支委会在研究留队事项时,有支委成员提出:“受过处分的人留队了,其他人怎么想?”

“违纪人员受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满6个月……确已改正错误的,不再因受处分而影响其晋职(级)、晋衔(级)。有特殊贡献的,可以不受上述时限的限制。”中队党支部查阅条令条例,与同批兵反复比较衡量,最终将选取张锦鹏为士官的决定上报上级党委。

接受采访时,张锦鹏很感激当年中队党支部的客观公正。“没有中队这个好平台,自己不可能消除顾虑,一门心思干好工作。”如今,张锦鹏不仅立功入党当班长,还培养出了一大批训练骨干。谈到如何带兵,张锦鹏话语间透着自信:“当年排长怎么带我,我现在也怎么去带他们。”

“成长中受挫的官兵远不只张锦鹏一个,要让受挫者轻装前行,需要打造良好的‘跑道’和‘规则’”。该支队支队长李湖滨谈到,毕竟,对每个人而言,成长的过程难免犯错,关键是如何让“落单的大雁”重振奋飞的翅膀。

“想证明你是一个好兵吗?想让别人认同你吗?请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用成长的事实来验证。”这是该支队党委一班人经常向官兵们讲的一句话。他们不怕官兵犯错,就怕大家犯错后自暴自弃、偃旗息鼓。

容错纠错、鼓励包容、成长帮带……该支队党委发挥好奖与罚的合力,制定出适合受挫官兵成长的“规则”,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官兵茁壮成长,带动支队建设水涨船高。该支队先后两次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支队”。

每名官兵都是战斗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机动二中队班长彭胜,是当年与张锦鹏一块儿受到处分的“难兄难弟”。如今,他已经担任特战排班长,去年还因表现突出被总队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说起自己的“马鞍形”经历,彭胜感触很深:“刚挨处分的那些日子,白天打不起精神,晚上睡不着觉。”帮助彭胜走出心理阴霾的,还是中队党支部的关怀和信任。受处分后仅两个月,支队就推荐他参加军事比武。时隔10个月,他又被推荐参加总队特战队员比武,获得“个人全能”第4名的成绩。

“处罚不是目的,关键是把曾经犯错的官兵带上正轨。”谈起如何看待受过处分的官兵,支队长李湖滨动情地说。

2017年年底,在一次安保任务结束后,作训股参谋吴春雷、军需助理员杨志毅双双立功。表彰会上,当金灿灿的奖章佩戴到他们胸前时,泪水在他俩的眼眶里打转。

知情人都知道,数年前,他俩曾因工作上的过失受过处分。多年来,在组织悉心关爱下,他们每一步都迈得很努力,对待工作从不含糊,用行动赢得战友们普遍好评。

“人的一生难免有错。如果组织不靠上去做工作,他们就可能会觉得自己身上有污点,容易自我放弃。”该支队党委一班人有着共同感受:对“掉链子”的官兵帮一把,最终个人和单位都会受益。

该支队有名基层干部晋升副营职时,有人认为他有过“瑕疵”,建议“缓一缓”。支队党委却认为,这名同志虽然受过处分,但工作成绩突出,民主测评结果也不错,同意他晋升能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晋升副营职后不久,该同志带队参加总队举行的军事比武,取得团体总分第二的佳绩。事实证明,每名官兵都是战斗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