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家训无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培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1-06-24 15:49:34

家训无声

■李培

1979年7月1日,我的爷爷李传昌换上了他平时舍不得穿的老军装,郑重地向村党支部交了厚厚的一叠党费。那些党费,他攒了11年。后来,他不止一次地告诉儿孙,那天,他获得了新生,以后“七一”就是他的第二个生日。

在那之前的动乱年代里,爷爷失去了党籍。爷爷不甘心脱离党组织,每到党的组织活动时,即便没人通知他或者被多次拒绝,他还是倔强地要去参加。他也会在家认认真真地学党章、工工整整地写心得,哪怕没人再收他的思想汇报。看着他那厚厚一摞思想汇报,奶奶曾表示不理解。“这些思想汇报,让我时刻记着自己是个党员。”爷爷的回答坚定而纯粹。

后来,爷爷开始给奶奶和孩子们讲党史、讲军史、讲战友的英雄故事。他最欣慰的是,孩子们乐在其中,常常会追问故事里的细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孩子们平时没什么娱乐活动,更缺少儿童画册和故事书,爷爷讲的党员和战争故事让孩子们百听不厌。那些故事也陪伴了他们的童年,化作一颗颗梦想当兵的种子……

那段时间,爷爷还被取消了补贴待遇,家里的日子也渐渐紧巴起来。

“再困难,党费也得交!”即便生活窘迫到吃糠咽菜的地步,爷爷也要每月把党费按时放进一个他从朝鲜战场上缴获的铁皮盒子中。

靠着爷爷干农活和奶奶做针线活的微薄收入,一大家子的生活艰难维持着。1973年春节前夕,奶奶曾提出想临时借用爷爷积攒的党费,改善一下伙食,让孩子们过个好年,以后再补上。爷爷坚决不肯。

后来,爷爷忍痛变卖了他之前因为作战英勇获得的奖励——一块缴获的名牌手表。换到钱后,他第一时间将当月要交的党费存入他的“党费账户”。余下的钱,奶奶只够补贴家用。那一年,全家的年夜饭没有一丁点荤腥。

奶奶对爷爷的固执极不理解。一个父亲,怎么连孩子们过节时这点愿望都不满足?爷爷呵呵一笑,说:“娃啊,就不能娇气。吃不得苦、受不了罪,以后怎么去当兵?”

1979年,爷爷恢复了党员身份。老单位多次提出要给爷爷补偿相关待遇,爷爷总是婉拒。爷爷说,自己能在战场上活下来就是一种幸运,怎么好意思再提条件,唯有以更加严格的标准不断鞭策自己,才对得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才对得起“党员”二字。

当年的7月1日,爷爷把积攒多年的党费郑重交给组织。“回归组织啦!”他高兴地喊道。陪爷爷去交党费的奶奶,至今还记得村支书的惊愕:在那段特殊的日子中,这位老党员一直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党员身份!“这些党费是我这些年坚定跟着党的见证,只要党费在,就证明我从未缺席。”爷爷认真地说着。那一刻,奶奶也终于理解了爷爷攒党费时的固执。

1999年,爷爷被确诊为肺癌。住院期间,医生护士经常找不到他。全家人寻找了几回,每次都能在一个立交桥建筑工地找到爷爷。

原来,闲不住的爷爷发现工人们在施工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铁道兵工程师出身的他一下子来了精神,便在工地上帮助工人们出点子、想方案。看工地人手不够时,他还会忍着病痛帮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考虑到爷爷身体不好,家人一开始还劝阻,可固执的爷爷哪里听劝,只要做完治疗,他总会来到工地进行义务劳动。再后来,家人便不再干涉,由着他去施工现场。年轻时的爷爷,冒着敌机轰炸,和战友们在朝鲜架设清川江大桥。年迈如同风中之烛的他,想发挥自己的余热去参与家乡立交桥的建设,家人们怎能再去阻拦?

爷爷没能等到立交桥建成,就去世了。家人们明白,那座立交桥凝聚了爷爷这位老党员对家乡建设的殷殷期盼。

爷爷在世时常说,朝鲜战争时,吃了海上弱的亏,敌军人员、补给源源不断从海上开来……家里的子孙们,都去当海军,以后在海上赢回来!

在爷爷的影响下,1981年,姑姑考上了军校,毕业后一直扎根基层。服役30多年来,她上岛礁、下连队、进舱室,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海军官兵进行医疗保障。1993年,叔叔参军分配到北海舰队。服役期间,他参加了首次中俄联演等重大演训,并荣立三等功。2010年,我也加入了海军潜艇部队。也正是因为家人的这份军旅情怀、海军情结,海军官兵也成了亲人们的择偶首选,姑父、妹夫也都是海军。和军校失之交臂的父亲,虽然未圆军旅梦,但坚守了近30年的征兵体检工作岗位。

而今,爷爷攒党费的故事和他的言传身教,都已经化作了无声的家训,将共产党员的品格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我知道,这无声家训一定会指引我们不断前行!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