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1942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更加疯狂。敌华北方面军下达了1942年度《治安肃正建设计划大纲》,规定继续“以剿共为主”,实行“积极的不间断的作战讨伐”。
根据敌人的动向,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于2月11日至25日,连续发出反“扫荡”作战的指示。华北敌后军民遵照上述指示,积极展开反“扫荡”作战。2月3日,日军以1.2万余人的兵力“扫荡”太行区,以7000余人的兵力“扫荡”太岳区,企图消灭八路军总部及一二九师领导机关。八路军主力乘隙转入外线,1个月作战390余次,歼灭日伪军3000余人。5月,敌发动第二次进攻,以2.5万余人“扫荡”太行北部,7000余人“扫荡”太岳南部地区。经过38天作战,八路军又歼灭日伪军3000余人。
在反“扫荡”中,中共北方局机关和八路军总部曾遭日军合围,经奋力战斗,终于突出重围,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于5月25日在指挥作战中英勇牺牲。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殉国,全党为之悲痛。朱德总司令赋诗悼念:“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在晋西北,八路军粉碎了敌人集中900余兵力的“扫荡”。5月14日,日军1个大队600余人及伪军100余人奔袭驻兴县的晋西北党政军领导机关。晋西北军区抓住该敌孤军深入之机,在其受创后仓皇撤退之时,集中主力一部,于19日将敌围歼于兴县、岗县、临县交界处的田家会,共歼敌500余人。
在冀中根据地,5万日伪军进行了空前野蛮的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造成“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的悲惨景象。在定县北疃村的地道里,日军用毒气毒死抗日军民800多人。冀中区军民开展了极为艰苦的反“扫荡”斗争,粉碎了日本侵略军“确保华北、先保平原”的企图。在5月、6月两个月中,毙伤日伪军1万余人。与此同时,冀东、冀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也展开反“扫荡”作战。
在对敌斗争中,抗日军民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许多新的斗争形式。后来为人们家喻户晓的“敌后武工队”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八路军创造性地组织武装工作队(简称“武工队”)深入敌占区。1942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局肯定了这种斗争方式,决定进一步推广。华北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普遍组织由军分区或旅统一领导的,由军队的连排干部、优秀战士及地方党政干部、翻译人员(有的地区还有日人反战团体成员)组成的武工队,深入敌后区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的对敌斗争。太行、太岳和冀南3个地区,至8月底止,共抽调约1400人,组成了42支武工队。其中太行地区的武工队,按照“不大打,不硬打,积小胜为大胜,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仅在4月10日至18日的9天中,共进行战斗45次,毙伤日伪军310名,俘虏50名,摧垮伪组织“维持会”300余个,镇压死心事敌的汉奸400余名,隐蔽地开辟和恢复了有5万人口的游击根据地。组织武工队,对挫败日伪军的“治安强化运动”,粉碎其“扫荡”“蚕食”、封锁,恢复和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
在抗日统一战线内部,在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两次反共高潮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付新的挑战。4月17日,中央发出《关于准备应付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指示》,要求全党做好准备。由于共产党的坚决斗争,加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民党采取了缓和态度,国共关系暂时趋于好转。
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也发生了积极变化。1942年1月,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共同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规定:签字国全力与轴心国作战,保证使用全部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至此,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响,苏联红军与德军展开了殊死交战。经过3个月的血腥战斗,10月9日,苏联红军突破了斯大林格勒西北部工业区德军包围线,战场态势发生根本逆转。12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红军的伟大胜利》。社论指出:斯大林格勒“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这一形势,将直接影响到远东。明年也将不是日本法西斯的吉利年头。它将一天一天感到头痛,直至向它的墓门跨进。”
11月7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祝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他在文章中预言:“我们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五年多了,我们的前途虽然还有艰苦,但是胜利的曙光已经看得见了。战胜日本法西斯不但是确定的,而且是不远的了。”
1942年,身在延安的艾青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感受到光明即将到来,他兴奋地创作了著名诗歌《黎明的通知》,热切地呼唤迎接美好新世界的到来,向人们传达了中华大地即将破晓的信息:
………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