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程拦截——
防精确打击的“金钟罩”
大当量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为阵地工程防护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美军新研制成功的巨型钻地弹可穿透数十米厚的混凝土防护层或岩石层,被称为“地堡克星”。即便是运用智能遮弹技术将其击爆于防护层表面,其巨大的爆炸能量也足以将地下工程重创或摧毁。在此威胁下,面对防护材料和防护结构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的现实“瓶颈”,战场目标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被摧毁。而依托信息手段的近程拦截防护技术为防御大当量钻地弹药打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近程拦截防护就是运用雷达、光电等信息化探测手段,对来袭的武器进行搜索跟踪、识别判断和航迹解算,并发射高效毁伤战斗部在近程空域对来袭精确制导武器实施拦截,变钻地爆或接触爆为空中爆。从爆炸力学原理可知,爆炸能量将随着距离增加以其立方关系迅速衰减,在空中将其拦截击爆,破坏效应将大大降低,防护效果最为理想。近程拦截系统可在防护目标上空筑起一道无形的防护层,像“金钟罩”一样保护目标免遭大当量精确制导弹药直接打击破坏。
21世纪以来,美军“陆军转型路线图”提出增强陆军防护能力的7项措施,其中就包括了使用近程拦截主动防护措施,提高战场重要目标的防护能力。俄罗斯、荷兰等国也在其阵地工程的防护中运用了近程拦截主动防护技术,典型代表如俄罗斯的“卡什坦”近防系统,以及荷兰的“守门员”近防系统等。

从左至右、由上到下依次为:干扰致偏系统、坦克上的反应装甲、近程拦截防护系统、警戒防卫系统。
干扰致偏——
防精确制导的“迷魂散”
除对来袭弹药实施近程拦截外,干扰致偏也是对抗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的一种有效手段。精确制导武器之所以威胁巨大,关键在于它能够直击要害。采用复合制导的对地攻击弹药打击精度高,两枚弹药甚至可以先后从同一弹孔钻入。高精度打击的前提是弹载制导机构必须准确锁定目标,并实时接收制导修正信号。如果制导信号被压制干扰,或修正信息不准确,制导弹药就无法精确命中目标,其威力也就会大打折扣。据报道,在伊拉克战争初期,伊军至少使用了6台大功率GPS干扰机,有效的干扰了联军100多枚GPS制导武器的命中率。虽然伊拉克最终落败,但干扰致偏防护的做法引起了世界各国军事专家的高度重视。
如果说传统的伪装防护技术是利用“易容术”将目标隐藏起来避免被敌发现的话,干扰致偏防护技术就是给来袭导弹戴上“磨砂镜”,让其看不清、瞄不准,给制导机构施加“迷魂咒”,让其“执迷不悟”,沿着错误的方向偏离目标。干扰致偏防护技术对于无法转入地下的重要阵地目标的防护更具实用价值。
警戒防卫——
防侦察袭扰的“新哨兵”
除炮炸弹及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威胁外,特战分队的渗透侦察、突袭破坏对阵地安全的威胁也不容小觑。近年来,随着小型无人机侦察打击一体化技术的广泛运用,阵地安全警戒防卫任务愈加艰巨。为克服传统的岗哨警戒方式存在的观察范围有限、应急防卫能力不足等问题,一种集信息化探测手段和自动武器系统于一体的阵地警戒防卫技术崭露头角,成为保障阵地安全的新生力量。
警戒防卫技术采用雷达、光电等探测手段对阵地周边区域进行自动搜索警戒,通过电磁、声、光、振动等特性智能识别可疑目标,并利用远程遥控自动武器系统实施火力拦阻,从而保障作战阵地人员、装备和信息安全。警戒防卫系统像不知疲倦的哨兵一样值守在边防、岛礁以及重要军事设施附近的防卫阵地,能够大幅提升阵地工程的快速反应和综合防护能力,为防御一方组织战役战斗赢得更充分的时间,是一项重要的信息化阵地工程防护措施。
(图片合成:胡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