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在不改变战略防御性质的基础上,可以在战役和战斗领域,将攻势作战不断向远程、精确和外线作战的方向推进。与其打烂自家的“瓶瓶罐罐”,不如去打烂敌人的“瓶瓶罐罐”,战争就该这样设计,也要这样准备,同时这也是慑止战争的有效手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守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不动摇。中国不要外国一寸土地,也不允许外部势力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干涉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从军事战略角度看,积极防御就是攻势防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创建初期就逐步确立的战争指导原则。当前,继承和发扬积极防御的思想精髓,应认清积极防御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把握积极防御从诱敌深入迈向长臂反击的客观规律,以强大的国防实力来确保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
在革命战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敌强我弱,红军打阵地战必定会被国民党正规军消耗和歼灭。因此,井冈山根据地的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和朱德率先提出了闻名遐迩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其中,扰、打、追,都体现了内线反击的积极防御思想。在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都坚持了诱敌深入的方针,利用山地进行退却和机动,在运动中把“围剿”军拉长拉散,然后,选择有利战机,突然集中兵力于一点,实施局部反击,断敌一指或数指,最后取得战争整体上的主动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做出了防御、相持和反攻三个阶段的战略判断。在持久战的前两个阶段,不打阵地战,不和敌人硬拼,成为抗日游击战争的准则。地雷战、地道战、袭扰战等守中有攻,以攻势作战争取主动的打法,不断被抗日军民创造出来。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均采取在运动中调动敌人,集中优势兵力攻势破敌的战法。在陕北战场,1947年初彭德怀所属西北野战军只有4个野战旅,约1.7万人。面对国民党军胡宗南部34个旅,计25万人,彭德怀的打法就是坚决回避与国民党军打阵地攻防战,寻找机会突然反击。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后,飞机侦察发现安塞方向有共军活动,立即派出5个旅去进剿,结果中了圈套,整编27师31旅主力进入青化砭伏击圈,西北野战军立即合围攻击,将该旅2900余人全部歼灭。当时,晋冀鲁豫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等部,也都在自己的根据地运用积极防御的手段大量歼敌,人民解放军已经对战略区积极防御、灵活反击的战法运用自如。1947年5月13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还在国民党军队进攻布势正面选强敌打,突然合围歼灭整编74师,连积极防御的倡导者毛泽东都连呼没有想到。可见,解放战争时期,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已经被我军指战员发展到一个相当成熟和极富变化的阶段。
具有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
积极防御的防御本质,是由国家和军队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是长期稳定的因素;而以什么样的积极手段进行防御,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素。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发展壮大,攻势行动的能力也在不断成长。攻势行动的能力越强,攻势作战的范围也就越大,攻势作战的领域也就越宽广。军队战斗力成长是内在动力,加上能够支持远程作战的信息系统和技术装备不断列装,国家发展需要保卫的目标和范围不断拓展,经济融入全球化大潮以后海外利益的不断增加,推动积极防御手段创新发展的外在条件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归纳起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战斗力成长-反击行动外推”是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国家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发展+武器装备质量提升+国家海外利益加大”是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发展的外在条件。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的几场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都打出了边境或原防御区域。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的对手美军和所谓联合国军。五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运用攻势行动打击敌人。其中,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示弱于敌,诱敌深入,从西线首先发起反击,向敌实施了双层战役迂回,打了两个“左勾拳”,歼灭南朝鲜伪军第7、第8师大部,重创美第2师。有军事发烧友说,美军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用的“左勾拳”是志愿军教的。五次战役后,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志愿军仍然恪守积极防御的原则,创造了“零敲牛皮糖”的反击战法,不断给进犯之敌予以有效打击。
1979年1月,粟裕同志主要针对北线作战,对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创新。粟裕明确提出“战争初期,力求在预设战场依托阵地和不远离阵地,打一些中小规模的运动战”。体现了将诱敌深入发展为边境地区依托阵地机动反击的规律性变化,将战场和决战时机都大大前推。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在不改变战略防御性质的基础上,可以在战役和战斗领域,将攻势作战不断向远程、精确和外线作战的方向推进。与其打烂自家的“瓶瓶罐罐”,不如去打烂敌人的“瓶瓶罐罐”,战争就该这样设计,也要这样准备,同时这也是慑止战争的有效手段。
新形势新任务使长臂反击成为必然选择
进入21世纪,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战场已没有前后之分。近几场局部战争证明,未来战场,不但阵地目标是精确打击的瞄准点,阵地后面的战略目标特别是战争潜力目标,同样是远程精确打击的对象。科索沃战争,美军打了78天,没伤一兵一卒,尽管南联盟军队也没有什么严重的伤亡,但是经济和生活秩序大部分被打乱打垮了,国家受不了,人民受不了,在军队仍然完整的情况下,战争宣告失败。
由此可见,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反击,必须打到敌军的基地去,打到敌方的国土上去。只有具备长臂反击能力,打击入侵对手领土目标,特别是对手作战基地和战争潜力目标,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因为,当前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军队,敢于和有能力与中国打一场以陆地全面交战为主的战争,谁选择以陆战侵略中国,不用打,可能本国的人民和政治势力就会把他赶下台。美陆军将领艾仑曾说过:“傻瓜才会把中国陆军作为对手。”远战,是未来的决定性作战样式。战争规律要求选择长臂反击,作为21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拳头。
拥有长臂反击的能力,就要调整构建长臂反击的国防工业基础,建设支持长臂反击的信息化战场,抓紧研制更多更强的长臂反击武器装备,学会长臂反击的作战方法和保障手段,提升长臂反击的训练素质和实战水平。同时,中国的长臂反击作战体系,也不能跟在外国人后面亦步亦趋。在武器装备研制上,需要正中有奇,突出发展高突防能力和智能化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在作战力量上,需要异军突起,将天军、网军和高效投送作战力量建强建实;在战法创新上,需要深邃灵妙,作战手段组合与打击方式运用力求奇绝怪异,击敌于懵懂之境。经过一段时间的战、建、训综合施策,为祖国打造出“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的世纪长剑。
当年的诱敌深入,是以劣胜优的高超战争艺术;今天的长臂反击,是对诱敌深入的发展和创新,是应对信息化条件下目标战争的必要手段。人民解放军一定会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智慧和意志,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完成军队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建设任务,以长臂反击的优质战斗能力,从容应对新世纪国家安全的新挑战。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