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军媒声音>>正文

走进马尾,探寻中国近现代海军起点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记者 宋 歆 朱 达 通讯员 刘礼锋责任编辑:张琴2014-08-18 02:04

(原标题 马尾:“中国塔”见证船政百年)

闽江澎湃,砥柱回澜。31.5米高的石砌罗星塔,高高耸立在福州马尾港侧畔。

作为世界航海图中著名的港航标志,罗星塔素有“中国塔”美誉。数百年来,罗星塔栉风沐雨,既见证了福建船政之兴,又铭刻了马江海战之败。正如一道楹联所言:“名塔长留,直刺青天罗星斗;崇祠在望,难忘碧血洒波涛”。

1912年,孙中山在参观福建船政时说:“船政缔造之艰,经营之善,成船不少,足为海军根基。”

1949年,毛泽东在接见起义海军将领时说:“1866年,船政开办起来,中国算是有了近代海军、现代海军。”

有史学家认为:船政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船政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起点——

海国图梦

——师夷长技以制夷

沿罗星塔往西数公里,便是赫赫有名的马尾造船厂。这里,也是百余年前福建船政十三厂的遗址所在。

“19世纪中后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有识之士莫不为之痛心疾首,积极谋求富国强兵之道。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独开风气先,洋务运动随之兴起。”马尾区发改局副局长阮辉是位资深“军迷”,对福建船政历史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在马尾创建船政,首任船政大臣由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接办。”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在马尾造船史陈列馆入口处,铭刻着左宗棠昔日所撰《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节选。百余年后读来,仍然余音绕梁。

“这一奏折充分反映了左宗棠加强海权、力御外侮的拳拳爱国之心,这也是洋务派所上的建议设厂造船的纲领性文件,构成了福建船政文化发展的主脉络。”阮辉介绍说,“在福建船政创办过程中,船政在海防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历任船政大臣都纷纷强调‘船政为海防要图’‘船政与海防相表里’‘船政系海防根本’。这充分证明,福建船政的建立,是晚清海防思想一次难得的飞跃。”

筚路蓝缕,创业艰辛。在马尾造船厂北门不远处,至今还耸立着两株绿荫参天的古榕。“这两株榕树名为‘沈公榕’,是当年由沈葆桢亲手植下。”讲解员黄翠凤告诉我们,1867年7月,沈葆桢正式上任后,力排众议、四处筹资,在原来建设的5所工厂、1所学堂、13.3万平方米用地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使工厂增至13所,学堂增至5所,用地扩大为40万平方米,马尾也成为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

先贤的奋斗足迹,今日依然有迹可寻。在“沈公榕”的对面,至今还保存着百余年前的船政轮机车间,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造船厂房。步入其内,船政先贤的雕塑分列两旁,让人仿佛走入历史的深处。148年前,被外敌坚船利炮深深刺痛的船政人,就在这里开始了追求“自强”“求富”的艰难征程。从1869年自造出第一艘千吨级木质兵商两用船到铁木壳兵舰,再到1889年制造出第一艘铁甲军舰,福建船政40年共制造各式兵商船40余艘,占这一时期中国造船总量的82.3%。

然而,仁人志士虽倾力付出,但却已经无法挽回清王朝日暮西山的命运。1879年,在内忧外患中过度操劳的沈葆桢,因病辞世。临终前,他再次上书清廷,建议为防止日本的侵略,必须早做准备:“天下之弊,在于因循……倭人夷我属国,虎视眈眈……臣所以每饭不忘此,在购办铁甲船一事,今无及矣!”

沈公身后仅数十年,其预言被历史无情地一一印证,而他夙兴夜寐建立起来的马尾造船厂,也在一次次战火中被无情摧残,最终于1907年被清廷下令关闭。一代人杰的海国图梦,最终成为历史深处的悠悠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