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卫未来的中国?!”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魏联军责任编辑:康哲
2015-06-11 10:17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写在2015年全国征兵工作全面展开之际

■本报记者 魏联军

年年岁岁征兵,岁岁年年“大考”。

今年的这个6月,对于全国1600多万莘莘学子来说,是重要的人生拐点:有942万高中生走进考场,749万高校毕业生走出学校课堂。

考场之外,在另一所镶着军徽的大学校、大熔炉里,人民军队众多关切期待的目光凝聚在年轻的身影上。

时代潮头的拷问——

“谁来保卫未来的中国?!”

76年前,八百里秦川。

蜿蜒起伏的羊肠小道上,有人趁着拂晓,行色匆匆;有人借着月色,星夜兼程;有人披着风霜,步履铿锵……一群群血脉贲张的热血青年,冲破敌人重重封锁和围追堵截,炽热的双眼紧盯北方。

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这群向着闪耀“世界新文明之曙光”的革命圣地延安奔去的人群中,有从上海、广州大都市富商巨贾家中走出的少爷小姐;有从新加坡、菲律宾辗转回来的归国华侨;有清华、燕大高等学府“离经叛道”的知识青年;有工厂、煤矿里满身油污的产业工人……

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偏僻贫瘠的黄土高原,那里没有高官厚禄、锦衣珍肴,只有艰苦、牺牲……

“要想得到和平,那就准备战争吧!”烽火硝烟渐行渐远,古罗马人的这句仰天长叹,如同盛世里的晨钟暮鼓,响彻耳畔。

当历史车轮行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局之际,受高校扩招、人口基数下降、企业大规模招工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 延续几十年的“报国潮、参军热”,突遇“当兵冷、征兵难”,这让军内外许多人猝不及防,倍感意外。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谁来保卫未来的中国?!”

有人疑问,有人不解,有人困惑,更多的是忧虑:中国的年轻一代,这是怎么了?

答案,其实就在“这一代”身上。

这是“没有围墙、八面来风”的一代,这是“杏花中享盛世、春雨中沐太平”的一代,这是“个性鲜明、崇尚自我”的一代。在这个“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时代里,征兵暂时的热凉亦不足为怪。

当我们担忧、抱怨、质疑这一代能否固守精神高地、肩负起实现强国梦的时代担当时,请不要忘记,他们给部队带来的许多惊喜——

当年我们这支军队里80%的官兵识字只有几百个,有人连名字都不会写。而现在,90后官兵已成为部队主体、战斗力主力,高学历战士群直线上升,他们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朝气蓬勃,这对于处在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的军队来说,尤为难得。这一代,正是关乎国家明天、牵系军队未来的一代。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主席对全国青年的深情嘱咐语重心长。

青年始终是时代潮头的“弄潮儿”。这个6月,与往年并无不同。但如果你选择了一个更接近伟大强国强军梦想的路径,投身声震云霄的军阵,将来有一天回望出发时的路,一定会有特别而珍贵的感受。

战阵铁流的邀约——

让青春笔尖化为“上膛的子弹”

“兵之胜在于篡卒”。

强国先强军,强军先强兵,强兵先要征好兵。一支军队,当是一个国家最具优秀、最具忧患、最具担当的人的行伍之师。

几年前的全国公务员考试,首次出现军事类选择题,尽管所占分值不高,但在网络和社会中引来千夫所指:“国考”中不该出此“偏、难、怪”的军事考题!一家敏感的外国记者称:“中国民众在这道‘国防考题’前考得不及格。”

麦熟杏黄时节,九朝古都河南开封。夜幕下的清明上河园内琵琶声响,钟鼓阵阵。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东京梦华》气势恢宏,演绎了大宋王朝“国富不强兵,到头一场空”的历史悲哀。

距清明上河园几里之遥的某高等院校操场上,一场“军地PK”也在上演:企业招聘点前的熙熙攘攘,征兵宣传车前的冷冷清清。从校门到营门,很近,又很远。毕竟,在学子们价值观、择业观多元化,在读研、找工作为“王道”的校园里,参军并非主流选项。

当前还有种倾向,校园里的征兵宣传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当兵打仗,倒常掰着手指头给应征青年算“经济账”“实惠账”,给多少优抚金、有什么优惠政策。可是,靠经济和优惠政策“刺激”出来的报国热情,能燃烧多久?

当兵就是要打仗,这就像工人要做工、农民要种田一样,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天职。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当年的“海归”投身革命时,党组织没有给他算过“经济账”和“进步账”。抗战时期,八路军也没给战士们算过这些账,但一声“救亡图存”,应者排山倒海、绵延不绝。

我们不须苛求当代青年心中都“高大上”,怀着多么崇高的理想。哪一代人入伍时都可能揣着自己的“私心杂念”,一位参加抗战的老兵就说:“我当年参军就是为了吃饱肚子,以后慢慢地才懂得‘革命’”。

入伍动机多元化,是正当利益诉求,但多元动机应归位于“一元统一”,那就是 “当兵为打仗”!

“图私利纵然老山铺满黄金,龟儿才去;为祖国即便战场遍布地雷,老子敢来!”30年前,在西南边陲潮湿难耐的猫耳洞内,洞口贴的这副震撼国人的对联,何等慷慨!何等豪迈!

当年,我们这支战伤累累、衣衫褴褛的队伍,从南昌城头历经九死一生走到天安门广场。正是由无数撂下锄头、拿起钢枪,拥别妻儿、告别爹娘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穿上军装,最终涓滴汇海而成大潮流,众志成城而为新中国,交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的满分答卷。

当前,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年轻一代,穿过霓虹闪烁的都市,放弃唾手可得的安逸,放下书包,脱去工装,沿着先辈的铿锵足迹,朝着“能打仗、打胜仗”的坚定目标,交出了强军兴军、护佑和平的优秀答卷。

今天,在人民军队承载着历史之痛与使命之重的关键时刻,伴着战鼓催征的征兵“集结号”再度吹响,一个历史旁白在上空回荡——

中国的热血青年,你们应当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