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到军营 新兵如何度过适应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王庚责任编辑:张硕
2015-10-26 09:28

做好新兵思想工作,时机和方法同样重要。从多年新兵发生的问题规律来看,新兵刚入营、节假日和八小时之外、下连前后的“第二适应期”往往是新兵发生思想问题的高发期。作为带兵骨干,一定要紧盯这些重点时期,强化责任,从严管理,提高警惕,严密防范,确保不给个别人可乘之机,保证高发期的安全稳定。

首先是抓好新兵入营开训前。这个时期,新兵陆续抵达部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人”,成为一名各方面都要受约束的“准军人”,比如:平时走路要三人成行、两人成列,手机无法随意使用,就连上厕所、去服务社都要请假等等。面对巨大的生活反差,一些新兵可能产生不适应感,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一是对受负面影响较深的,部分新兵是吃着麦当劳的薯片、用着英特尔的芯片、看着好莱坞的大片长大的“新一代”,入伍前受社会不良现象、网络低俗报道等负面影响较深。今年新兵入营时调查发现,有25%的新兵从不看新闻联播,反而对哪个高官腐败落马了、哪个明星又有绯闻了等比较感兴趣,对这类新兵就是要唱响正气歌、传播正能量,通过大讲习主席反四风、反腐败,“打老虎,拍苍蝇”取得的显著成绩,大讲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军营内外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及时引导帮助新兵解答好时政热点、社会焦点、思想疑点等关注的问题,引导他们充分认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形势,切实把大家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认识上来。二是对生活环境不适应的,要给他们讲清部队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条件改善了很多,让他们有知足感;要给他们讲清部队是一个大家庭,来自大江南北,民族风俗各异,引导他们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时,要把关爱体现到生活细节上,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对感到管理太严的新兵,要主动给他们讲清军人一言一行、一步一动、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规范,要符合条令规定和纪律要求,这既是部队区别地方的标志,更是军人的一种形象美,以真心真情赢得新兵的理解。三是对兴趣爱好无法满足的,要给他们讲清新训是打基础的特殊阶段,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一名合格军人;要让他们看到,困难只是暂时的,下连之后手机可以按规定使用的,连队有网络室,师旅团有互联网网吧,休息时可以上网看电影,打游戏,各级还有球类、军乐、轮滑、电脑、板报、书画等兴趣小组,甚至有的还有专门的创作室,切实让新兵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四是对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对这类新兵,要付诸真情,真心和他们交朋友,使他们对大家产生信任,敞开心扉。对分到本班的新兵,作为带兵骨干要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通电话报平安,吃一顿热饭,洗一个热水澡,泡一个热水脚,让新兵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此基础上,第一时间通过谈话谈心、问卷调查、身体检查、整治审查、心理测查等方式,全面掌握新兵的入伍动机、成长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还有个人需求等情况,建好兵情档案,并有针对地做好工作。

重点是抓好节假日和八小时之外。节假日期间和八小时之外新兵思乡恋家情绪较重,也是教育管理的空档,往往会因思想引导不及时,人员管控不到位,引发各类问题。对这个时间阶段,带兵骨干一定要高度敏感、从严管理,时时刻刻都要做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即知道新兵在哪里、在干什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经常性思想工作要跟上,并要求新兵同志做到“四个报告、一个依靠”,即报告自己在哪里、在干什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困难时依靠组织来解决。

关键是抓好下连前后,这是新兵由“第一适应期”向“第二适应期”过渡的关键时刻,面临着入伍考核、岗位分工、选学技术等诸多思想困惑和一系列敏感问题,一旦思想引导不到位、工作考虑不周到、内部关系不和谐,很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期,作为带兵骨干,重点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指导新兵制定好成长发展路线图。就是要针对新兵素质表现、个人愿望、兴趣爱好和连队实际需求等情况,量体裁衣,与新兵个人、父母和连队干部一道为新兵定制发展路线图。总之,对每一名同志都要因人而异,需要让他们在部队学到东西,增长见识、掌握本领、看到前途。二是要教育新兵正确对待岗位分工,尤其是对那些想学技术未能如愿、对现实岗位不满意的同志,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给他们讲清“革命同志一家亲、岗位分工有不同”的道理,使他们认清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成什么,引导他们扎扎实实干工作,立足本职求进步。三是要帮助新兵同志尽快融入连队环境。新兵下连后,生活环境变了,干部骨干换了,工作节奏快了,少了新兵连那种无微不至的关心,下连后我们各级干部骨干应当及时帮助新兵熟悉连队情况,了解连队历史,介绍连队面貌,带他们一起尽快融入新环境,真正做到把新兵“扶上马、送一程”,特别要及时发现和掌握新兵下连后的思想变化,注意观察其行为特点,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做好工作,确保新兵同志们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