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解放军报评论员责任编辑:康哲
2016-06-18 05:07

没有个人重塑哪来军队重生

■本报评论员

晾衣杆问笛子:“同为竹子,为什么我一文不值,而你却备受欢迎?”笛子答:“因为你只挨了几刀,我却经历千雕万凿。”

改革是“试金石”,检验真正优秀的军人;也是“磨刀石”,塑造真正优秀的军人。是做晾衣杆,还是做笛子;是考验面前败下阵来,还是烈火之中淬炼成钢,每名官兵都必须作出回答。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改革是结构重组,也是官兵重塑。现代战争是军事人才的较量,人才犹如舰之龙骨、马之缰绳,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军队转型的背后是人才转型。没有人才的观念突围、状态切换、能力升级,就没有军队的换挡提速、重构重生、转轨转型。

人才的终极目标是决胜沙场,而当务之急是自我重塑。是不是人才?是何等人才?战争年代,检验的方法很简单,“独见之于战耳”,而当前之战则是“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能否应对这一挑战,是对人才“成色”“分量”与“重量”最直接的检验、考验与甄别。唯有横下一条心,方能闯过这道关。

适应也是一场战斗。大浪淘沙,适者生存。面对因势而建的新体制、新机制,应运而生的新军种、新战区,随编而设的新部门、新岗位,军事领域各类人才都要扪心自问:新的联合体系有了,攥指成拳的能力有没有?新的运行机制有了,乘风破浪的素质有没有?新的职能使命有了,“更新更勇敢的头脑”有没有?有,则乘势而上;无,则淘汰出局。

铁石相激,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改革是脱胎换骨,更是强筋壮骨;是断尾求生,更是浴火重生。是龙,就要大海搅风浪;是虎,就要谷中啸山林。改革大潮前,无论是哪方面的人才,都要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直面“转型之痛”,勇于中流击水,像鹰一样换羽振翅,像蝶一样破茧远飞,主动适应、主动融入、主动转型,磨合增效、攻坚克难、蓄势跃升,真正融入新环境、适应新节奏、开启新模式。

“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当年打仗攻山头,革命先辈带头冲锋陷阵,胜利的旗帜才插上了敌军阵地。如今改革抢先机,军队的“各路英豪”更要勇立潮头站排头,勇于开路当先锋,宵衣旰食、蹈海踏浪,在改革强军征途上创造出像神舟飞天那样的“高度”、蛟龙潜海那样的“深度”、高铁奔腾那样的“速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