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兵14年记录英雄往事:“向我开炮!”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肖越强 李 刚 姜玉坤 等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4-16 00:14

在辽沈战役旧址前,部队官兵聆听蒋庆泉老人讲战斗故事。

解开心结后用笔继续战斗

听说蒋庆泉要写书,家里人都有点不敢相信。因为那一年蒋庆泉已经76岁了,而且小时候只上过一年半的学,后来虽说在部队学了些文化,可也只能是勉强读懂报纸。

但一股倔劲上来的蒋庆泉是八匹马也拉不回,他说写就写。不认识的字,老人家就学着查《新华字典》,遇到实在不懂的词,就问家人和邻居家的孩子,有时好不容易写了几百字,感觉不对,又重新再写。

写了一段时间,家里人发现,蒋庆泉写的都是关于战斗的“对仗句”,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所用“稿纸”也是五花八门,有烟盒、报纸、信纸,还有旧挂历、孩子用过的作业本,甚至废旧的硬纸壳。蒋庆泉的儿子赶紧给父亲买了厚厚一摞稿纸,还托人把原40军军史办的同志请来,教蒋庆泉如何写回忆录。

很快,蒋庆泉又从头干起。因为上了年纪,手总是发抖,蒋庆泉每写一个字都极其困难,写一会儿就得歇一会儿。时间一长,由于劳累,他的双眼视力直线下降,曾受过伤的右眼几乎失明。家人劝他别写了,可他总是说:“再难,还有打仗难?无论如何,我得在有生之年把那段战斗经历写下来。”于是,他从入伍写到参加解放战争,又从抗美援朝,写到被俘和最终回国。

写作时,蒋庆泉极为投入,有时写着写着就激动起来。当他写到在抗美援朝参加石岘洞北山战役,对着步话机大喊“向我开炮”那段故事时,曾一连好多天激动得浑身发抖,写一段就偷着抹眼泪哭一会儿。

就这样,边回忆边写,一直写了14年,蒋庆泉终于完成了19万字的自传体战斗故事《从战俘营走来》。

传播红色基因的“活教材”

“战争非常惨烈,整座山都被炮火轰了个底儿朝天,因为持续作战,战士手中的枪打不响了,很多人脱掉衣服裹在枪上,誓与敌人同归于尽……”日前,一位少校军官在辽宁省锦州军分区搭建的“红色小讲堂”上,讲述蒋庆泉的战斗故事,引起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连日来,登上这个讲堂的6名军官,共讲述了20多个战斗故事,其中多数都来自蒋庆泉的战斗故事集。

“听蒋庆泉的战斗故事,就是最好的政治教育课。”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干事赵锐感慨地说,“蒋老英雄,就是我心中的楷模。”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蒋庆泉在内的所有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锦州军分区司令员张树忠介绍,每年新兵入伍前,锦州军分区都以区县为单位,专门拿出时间,请蒋庆泉老英雄给新兵们上课,激励新兵苦练本领。

而像锦州军分区这样,把蒋庆泉的战斗故事作为教材的还有不少单位。

“运用好蒋庆泉这个‘活教材’,对传承红色基因,塑造新时代革命军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董存瑞生前所在某炮兵旅政委汪占军说,通过现场近距离聆听蒋庆泉老英雄的战斗故事,并在局域网上宣传蒋庆泉的先进事迹,如今全旅官兵几乎人人都能讲上几段蒋庆泉的战斗故事,蒋老可是官兵心中的偶像啊!

“实现强军梦,需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营养,用红色基因培育塑造官兵。”今年准备应征入伍的大学生王一涵告诉笔者,“一声‘向我开炮’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但蒋庆泉老前辈那一代人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后辈的心中永远鲜活,也必将激励我们年轻人奋发有为,在新的岗位续写新的人生篇章。”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