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考察天津港,习近平勉励“做好实业”
当天下午,习近平来到天津港码头。

天津港地处渤海湾西端,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是京津冀的海上门户。(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天津港岸边,一艘巨型货轮正在通过塔吊装卸货物。(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天津港从2014年开始打破地域限制,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港口集群。2018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4.4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600万标准箱。

天津港调度指挥中心(央视记者李炜拍摄)
在调度指挥中心,习近平听取了我国航运事业的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情况。他强调国家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而扎扎实实地做好实业,才能攀登世界高峰。
4打造京津冀协同“最强大脑”
离开天津港,习近平来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考察调研。这里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建设的示范区,重点承接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产业、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转移。

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央视记者韩汝旭拍摄)
近20家企业在这里展示他们的高精尖科技产品。习近平在这里看了“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飞腾芯片、麒麟操作系统、人工智能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等产品展示。

“天河三号”百亿亿次原型机。它由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同国防科技大学联合研制,“天河三号”超级计算机的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原型机系统采用三种国产自主高性能计算和通信芯片。(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他向总书记汇报了天河三号超级计算机百亿亿次原型机的研制和应用。(央视记者刘瑞琳拍摄)

水下观测机器人,最深下潜深度可达100米。可在水下观测、寻找、协助打捞、搭载其他设备完成各类任务。通过VR头盔可以更沉浸式地观测水下情况。(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多无人机协同智能感知、规划、决策、信息交互与协同控制的无人机集群展示。(央视记者刘瑞琳拍摄)
习近平说,党和政府会继续出台政策,创造氛围,让大家心无旁骛地,有信心、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中国的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一定能够靠自主创新来实现。

齐俊桐,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他向习近平介绍飞控技术的应用。(央视记者刘瑞琳拍摄)
新年第一次国内考察,习近平行经京津冀三省市,第三站是北京。《时政新闻眼》将持续为您带来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