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他们自制手榴弹炸开胜利之路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 文责任编辑:董玥
2017-06-09 09:57

土法上阵制造“化学雷”

被地雷炸毁的日军战车。

地雷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军民打击日军的一种重要武器。但在战争初期,八路军自制的地雷通常填充的都是黑火药,完全没有现代影视剧中那种惊天动地的威力。据说,这种粗制地雷用起来就像一个大炮仗,被炸中的日军只是变成“灶王爷”,从烟雾中黑乎乎地钻出来,未必会被炸死。但到了1938年,八路军在一批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改进了制造方法,地雷的威力大增,日军不得不对其提起重视,“扫荡”或围剿时先派出工兵为大部队开辟通道。

为提高地雷的生存力,八路军用土办法把普通地雷变成了一颗“一动就炸,不动也炸”的“化学雷”。

据记载,负责埋设地雷的八路军人员通常会在身上带一块蜡纸和一小瓶硫酸,当看到远处有日本工兵出现时,他们就用蜡纸折成一个小小的容器,然后把它放到地雷里面的引信下面,再向里面倒一点硫酸。这样,一颗土制的化学地雷就算完工了。

按照排雷程序,日本工兵发现地雷后首先会设法破坏引信,但只要他们乱动地雷,蜡纸容器里的硫酸就会流出来,连通地雷引爆线路的阳极和阴极,地雷于是立即爆炸。即便日本工兵小心谨慎地没有让硫酸流出来,但在用汽车运送的过程中也难免会产生晃动,接下来当然是硫酸流出,地雷爆炸了。再退一步,地雷即使在被排除和被运输的过程中没有遇到晃动,最后也会爆炸。因为蜡纸本身并不能承受硫酸长时间的腐蚀,最终会将蜡纸烧穿滴漏到引爆线路上去,那么地雷还会爆炸。

石头地雷上刻有“大西瓜一见敌人就开花”字样。

据说日本人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八路军的地雷“动不动都会炸”,总想搞一颗没有爆炸的回去研究,但总也未能成功。电影《地雷战》中日本工兵渡边偷地雷,反被化学雷炸飞的片断,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情节。慑于地雷的威力,日军在1942年发布的《华北驻屯军肃正作战指要》中不得不规定,此种地雷只能销毁不能带回。

除了“化学雷”,八路军还因陋就简制造了花样繁多的其他地雷,比如“石雷”,实际上是地方游击队因为缺少钢铁而不得不往地雷里填充碎石的无奈之作。但这种地雷因为没有金属反倒难以探测,而且碎石在炸药爆炸后杀伤很大,于是风靡一时;再比如“跳雷”,实际上是一个竹筒或者木桶,底部安装炸药,顶部放一颗手榴弹,中间用锯末填充,引爆炸药后就会将手榴弹弹出地面,在半空击发,使日军连卧倒都找不到死角。日本人认为这两种地雷危险性特别大,所以特别对其结构加以详细说明,以减少“扫荡”作战中部队的伤亡。

八路军甚至还利用山炮炮弹制造过“反坦克地雷”,即把“跳雷”里的手榴弹换上一发安装触发引信的炮弹。看到日军战车通过就遥控起爆,将炮弹弹出地面撞击坦克脆弱的底部装甲。据日军记载,日本陆军第八战车联队的一辆坦克就曾于1938年7月在山西晋城天井关附近被这样的一枚“反坦克地雷”炸得车毁人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