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戍边人感受边关的“质地”与“重量”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陈典宏 罗文义 等责任编辑:董玥
2017-07-07 15:35

观察维度三:地方干部

爱他们,就守好他们洒满热血的土地

打造大边防格局,让每一座边城都成为稳固的要塞堡垒。治国先安边,他们以满腔热忱传递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穿红军服、打绑腿、全程徒步……那年,边城龙州县县委书记秦昆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县领导班子走红军当年走过的路。

后来,秦昆经常带着班子成员进行边境踏勘,走巡逻路。他要大家和普通守边战士一样,着战士的迷彩,背战士的装具。很多干部由衷感慨:“每多走一次边境路,就对国防多一分理解。”

龙州,素有“边陲重镇”之称。这里,曾是孕育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的热土,也是昔日烽火连天的边境战场。在革命老区为国守边,秦昆有一种天然的历史沉重感和使命感。每次开展国防教育,秦昆都不忘大谈龙州屈辱史和边境军事斗争史——

因军力不振、国防衰落,晚清政府在龙州修了使馆,却没有签证权;修了火车站,却不能通火车;修了大小连城,却挡不住侵略者的枪炮。

每谈及此,他都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那么多将士为了保卫边疆,曾在这里流血牺牲,我们作为当地人,不为保卫边防尽一份责任,怎么对得起曾经牺牲的戍边将士?”

就像肥沃的土地滋养着树木的生长,国防情结也成为广西边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融入血脉的传承。走在边境线上,许多领导干部见到军人就像见到亲人,说起国家聊起国防就热血沸腾。被军民赞誉为“边关最美女书记”的大新县县委书记赵丽,就是这样一位“父母官”。

上世纪90年代初,边境的战火硝烟刚刚散去,军人后代的赵丽大学毕业,便选择到离边境不远的宁明县东安乡中学任教。

那天,她带着一群学生前往宁明烈士陵园祭扫。站在肃穆的烈士陵园里,望着眼前600多名为国捐躯的烈士墓碑,赵丽年轻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对先烈最好的纪念,就是守好他们洒满热血的土地,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多年来,这种感恩烈士、稳边固防的家国情怀,成为她任职每个地方的鲜明印记。不论走到哪里,她都时刻不忘提高边境群众“心中有国家,脑中有国防,眼中有国旗,口中有国歌,行中有国格”的国家意识。

边关有冷月,有铁骨,更有流淌在心底的爱。

离开边境前,记者采访了边城靖西市市委书记钟恒钦。这位土生土长的壮乡人,对边疆的历史变迁和一代代戍边人的悲壮经历如数家珍,字里话间都是家与国。

每年清明节,钟恒钦都要组织大家为靖西边境烈士陵园的每一座坟茔,献上一朵鲜红的玫瑰和3个苹果。在他看来,只有鲜红的玫瑰,才能祭奠这些太过年轻的英魂!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17年7月7日 05版,原标题为《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边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