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蚕豆的季节,你可知80年前它救了南京城众多难民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作者:李先慧 段俊臣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4-13 13:58

拉贝:几十万人的活菩萨

丁永庆当时就是在拉贝先生的居所,南京市小粉桥1号,躲过了日本人的屠刀。如今它处于车水马龙的广州路与中山路交汇处,是一座算不得起眼的二层灰色小洋楼,当年,这里却是600多名难民的庇护所。

拉贝故居

拉贝先生1882年生于德国汉堡,1909年来到中国,他为德国西门子工作,1931年来到南京开拓业务,居住在小粉桥1号。南京沦陷前夕,他本有机会离开南京,但他放弃了,决定留下来,与一些在南京各教会学校服务的美国人和少数英德商业人士共同组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为没能撤离的中国平民提供避难之所。

约翰·拉贝

拉贝在中国工作生活了近30年,被一致推举为委员会主席。在就职仪式上,他说:“由我出任主席,我不应再有丝毫的犹豫。我20多岁就来到这个东方国家,我一生最美好的青年时代都在这个国家愉快度过,我的儿孙都在这里出生,我的事业在这里取得成功,我始终受到中国人民的厚待。”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部分成员合影。

拉贝将自己的家变成了“西门子难民营”,他从日本人的枪口和刺刀下抢出惨遭屠戮或强暴的中国人,他与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们四处奔走,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寻求国际援助,他写下的《拉贝日记》,记录了日军暴行500多个惨案,是研究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史料……

幸存者穆德福老人曾说,他记得拉贝个子很高,穿着藏青色的西装,戴一副眼镜,脸上留着大胡子,所以大家都管他叫“老毛子”。当年穆喜福家紧挨着拉贝家,也算是安全区。于是沾亲带故的亲戚全从城南、城北跑了过来,自家小破楼里挤了53个人。他回忆说,有一天晚上,一位30多岁的张叔离开拉贝家回家看看,就被日本兵抓走了。拉贝知道后,立即开着车冲了过去,一会儿就把张叔接了回来。“我们全家人永远感谢拉贝,要不是当年受到他的保护,我们一家53口人,不可能全部活下来,早就被日本人杀害,骨头打鼓了(意为死了好久了)。”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内的难民儿童。

1938年2月下旬,拉贝奉命返回德国。在拉贝离开南京的那天,“西门子难民营”的难民们在院子里排成两行,郑重地向这位拯救了他们性命的德国人三鞠躬,并献给他一块大红绸布,上面写着“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