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创新探索:网络电视≠把电视放到网上播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吴强兵 胡伟责任编辑:康哲
2015-10-16 03:11

既要敢于交锋,也要善于发声,用巧发声来实现“软着陆”——

好作品要给人以启迪

电影《致青春》热播时,“青春怎样度过”的讨论也热了起来。南京军区网络电视台的编辑们从训练场上的身影中得到启发:恣意任性是一种青春,无私奉献更是一种境界。战友们挥洒汗水,用青春和热血肩负起使命,不正是军人独有的“致青春”吗?

“爱你就要读懂你!”灵感来了,编辑们说干就干。一个个让人血脉偾张的画面、一句句真诚朴实的对白,组成了官兵有血有肉的“青春纪念册”。短短四五分钟的视频,堪称“浓缩版”的纪实片,滚烫热烈,给人以力量。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以电影《战狼》热播为契机,网络电视台推出“连长系列”报道《说说咱连的“头狼”》;士官长制度试点铺开后,编辑们又策划深度报道《士官长制度,将带给我们什么》;瞄准青年官兵“求新、求炫”的心理需求,节目组推出“强军系列动漫”……

进行思想引领,就要直面思想交锋。去年年底,《我们为什么不愿留队》一文在网上流传,仅军区网络电视台的留言板上就有960多条“吐槽”。既要敢于交锋,也要善于发声,用巧发声来实现“软着陆”。台里先推出网络调查问卷,摸清官兵的思想脉搏后,持续推出“听听退伍老兵怎么说”“听听身边榜样怎么说”“听听部队领导怎么说”“看看领导机关怎么办”等一整套“组合拳”,让不同岗位、经历迥异的人各抒己见,引导战友们理性思考。

不回避问题,才能树立“品牌”。针对政治教育易出现“雨过地皮湿”的现象,军区网络电视台推出访谈《聚力攻坚,18位政委畅谈教育创新“行与思”》;针对演习中部分官兵过分看中输赢、弄虚作假的问题,他们推出专题《实战化训练,说说你心中的合格与优秀》。节目刊播后反响强烈,一些单位专门组织全体干部集中观看。

主动拥抱新媒体,单条视频点击量最高突破200万次——

网络电视≠把电视放到网上播

“网络电视≠把电视放到网上播。”这个看似简单的结论,来自于南京军区网络电视台3年间的反复探索实践。网络不仅是一个载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互联网进军营,让年轻的官兵找回了熟悉的记忆。让战友们意外的是,军区网络电视台的节目不仅走上了新华网、中国军网、优酷等网站,还拥抱了解放军报客户端、《人民前线》微信公众号等移动新媒体,单条视频点击量最高突破200万次。

受“互联网+”思维的启发,今年以来,台里探索走向社交媒体,开设用户群、“粉丝”贴吧,培养更多“台粉”,获取更大传播效应。

台里制作的系列励志穿越剧《军之侠》和微访谈《小牛有约》,按照“策划前网上调查、制作中网上宣传、播出后网上互动”的理念运作,选题来自网络、策划依靠网络、制作依托网络。此外,台里还集中力量对网站进行改版,注入现代时尚元素;运用“碎片化传播”理念,打造“5秒钟抓住人、3分钟讲完一个故事”的微视频。

放眼世界创新型网络企业,许多赢得市场的人气产品,都是由小团队研发的。和部队实施“扁平化”指挥一样,军区网络电视台也着眼组建小型化、模块化的任务团队。受领任务后,通过策划组的研究论证,当月值班编辑根据任务需要牵头组建制作团队,含创意编导、视频拍摄、剪辑包装、网页设计等成员,三四个人就可完成一项任务。

这样的结构既能适应新闻事件突发性强的特点,还形成了内部机制的连锁反应:大家的学习劲头高了,协作意识变强,反应更为迅速。靠着灵活的机制,台里先后推出个性化专题110多个、品牌栏目30多个。王堃领衔主创的“脱口秀吧”“军之侠”“2015讲述阅兵那些事”等策划,以炫目的画面、鲜活的话语反映火热的军营生活,推出不久就受到年轻官兵追捧。

(《解放军报》2015年10月16日 11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