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军队媒体齐发力,有“融”乃大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6-03-25 06:35

融媒体:让网友耳目一新“上两会”

■本报记者 张 旗 欧阳乐生

今年两会,相机、摄像机等“长枪短炮”仍然是各路记者的标配,而以手机、平板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则成为许多记者的新型利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H5微场景……军队媒体两会新闻红红火火的背后,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景观。

记者变形——

除了“撒手锏”,还要样样通

“你还能说我是文字记者吗?”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王经国如今最离不开的就是手机,过去只负责“码字”的王经国,两会期间也干上了摄影和视频拍摄。用手机拍照、用手机摄像、用手机发微信微博,要的就是一个“速度”。

即采即编即发,王经国成为两会新闻报道一线的信息采集员,无论是代表发言,还是现场目击,抑或是会场花絮,他都不间断地将信息实时传输至后方平台。

“一线记者就像是我们的眼睛。”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网络及新媒体运营负责人王东明介绍说,“新华社以往的用户主要是媒体,但现在我们致力于建设‘网上通讯社’,直接面向受众,因此记者必须向‘全能型’转变。”

和王经国一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记者王亮也成了“多面手”。作为电台的记者和主持人,除了多年练就的好嗓子,王亮还有一手摄影和撰写文字稿的好功夫。他说:“作为融媒体记者,首先要破除自己思想观念中的藩篱。”面对采访对象,王亮今年两会的开场白是:“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也是央广网记者。” 

瞬间刷屏——

受众点啥咱来啥

“王亮两会观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今年两会报道的一档品牌栏目,除了在电台播出外,还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制作成音频、文字、图片进行综合报道,并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扩展影响力。

“瞬间刷屏!” 王亮的这句感慨,折射出当下新媒体的火热。“自媒体的传播模式值得借鉴,各个社交平台都拥有数量庞大且活跃度很高的用户群体,特别是微信中的内容可以转发给好友或者朋友圈分享来传播,只要有新意有亮点,足够吸引人,传播效果没的说。”王亮说。

和“王亮两会观察”同台亮相的,还有记者兼主持人的李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时空”开辟的专栏“琳听两会”,节目聚焦热点问题对军队高层代表委员进行访谈。

“以往我们的受众主要是在收音机的那一头,而现在只要有能连接互联网的终端,就能听到、看到我们的节目。”李琳说,“每期节目我都会以‘听众提问的方式’开篇,受众可以一边看文字、图片,一边听节目,同时还可参与互动,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王亮两会观察”和“琳听两会”只是两会报道中军队媒体的一个缩影。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依托新华军网、新华社客户端开设了“现场”等栏目,几乎与两会议程同步进行图文直播,要的是“快”。图文、图表甚至“表情包”都成了军队媒体广泛应用的报道形式。严肃庄重又活泼有趣的组合式传播,让今年的两会新闻报道更加立体、精彩纷呈。

体系作战——

总有一款产品你喜欢

中国军视网总编辑张莉认为,主流媒体要从“相加”到“相融”,关键在于拆掉部门与部门、前方与后方之间的“墙”,由编辑牵引转变为任务牵引。“军区改战区,强的是联合。”张莉打比方说,中国军视网的两会报道组类似于“任务司令部”,打破了部门界限,集中人力物力攻关。

点击中国军视网,其多种“拳头产品”轻松活泼,张莉介绍说:“其实内容都是前方记者拍摄的素材,但经过我们剪辑、加工和重新组合包装,就有了新感觉,适应了分众化、差异化传播的趋势,电视新闻报道在网上变成了‘秒拍’。”

在两会一线报道的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记者曾荣柱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不再只是对接他所在的栏目组,其拍摄的画面内容,经后方加工变成了图文、音频、视频和直播信号等多种样式,特别是H5微场景更让人惊叹。他开玩笑说:“我们现在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这是许多军队媒体记者的共同感受。受众在哪里,军事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报纸、电视、广播到微博、微信、客户端,总有一款产品让网友喜欢,让网友坐在家里也能“上两会”。

融媒体,这是军事新闻人的梦想,也是前行的目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