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责任编辑:菅琳
2015-09-30 11:10

根据中共中央“巩固华北”战略部署,华北各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加强根据地建设,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阵地。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山西黎城召开太行、太岳、冀南地区的高级干部会议(即黎城会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领导人杨尚昆、彭德怀、李大章,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委、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邓小平等参加会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主持会议并作政治报告。邓小平就成立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和财政问题、建军问题发表讲话。会议根据中央的指示,结合华北的实际,总结抗战两年多以来的工作,讨论形势、任务和策略等问题,提出了巩固与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党、建军、建政”三大任务。会议要求各地做好反“扫荡”的准备工作,为发展和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而努力奋斗。

在晋察冀根据地,日本侵略者实施“治安肃正计划”,于1938年11月和12月连续两次围攻冀中区,占领大部分县城,并深入根据地寻找人民抗日武装主力决战。为了进一步发展冀中平原的游击战争,巩固抗日民主政权,贺龙、关向应奉中央军委命令,率领八路军第一二○师主力,于1938年12月下旬由晋西北开赴冀中,执行巩固冀中、帮助八路军第三纵队和扩大自己的三大任务。1939年2月,第一二○师和冀中区领导机关共同组成以贺龙为书记的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冀中区的各项工作。同时,建立以贺龙、吕正操为正副总指挥,关向应为政治委员的冀中总指挥部。为了破坏日军机械化部队的活动条件,冀中军民拆城墙,毁公路,在宽阔平原上挖了大量道沟。在连续粉碎敌人第三、第四、第五次围攻之后,冀中总指挥部于4月下旬集中七个多团的兵力,在河间县齐会村一带,歼灭日军700余人,取得平原地区歼灭战的重大胜利。在斗争中,第一二○师由初到冀中时的6300多人发展到2.1万人,胜利地完成在冀中的任务。9月下旬,由冀中返回晋西北途中的第一二○师主力,在晋察冀部队的配合下,利用山区有利地形和群众条件,在灵寿县陈庄地区以伏击战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10月25日至12月8日,日军纠集2万余兵力,向晋察冀的北岳区进行冬季大“扫荡”。11月初,晋察冀部队在第一二○师部队的配合下,在河北省涞源县雁宿崖、黄土岭成功地进行伏击围歼战,两战共歼敌1500余人,打死日本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这是中国抗战史上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官。11月中旬,日军采取分路合击战术直插抗日根据地腹地。八路军沉着应敌,经过43天大小108次战斗,毙伤敌军3600余人,胜利地粉碎了敌军的“扫荡”。

在这次反“扫荡”作战中,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医生,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中毒,不幸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病逝,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一支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无数生命垂危的伤员,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骨干。他逝世后,中共中央发出唁电,毛泽东写了《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高度颂扬他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1939年2月,以八路军第四纵队为基础,在平西抗日根据地组成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冀东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到1940年底,晋察冀根据地已发展到同蒲铁路以东,正太、石德铁路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拥有1500余万人口的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晋冀豫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1938年12月下旬,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一二九师师部、第三八六旅和先遣支队进到平汉路以东冀南平原地区。1939年1月,日、伪军3万余人分十一路对冀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八路军依靠广大群众,破坏铁路、公路交通,利用道沟,在广阔的平原上展开游击战争。部队分散到各处袭扰敌人,摸清日军行动规律,再集中优势兵力,出敌不意地伏击围歼来敌。1月至3月,八路军共进行较大的战斗100余次,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7月初,日军驻太原第一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指挥5万余人,从同蒲、正太、平汉、道清各铁路线先后出动,向晋冀豫根据地进行“扫荡”。这时第一二九师主力已从冀南返回太行山区。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各部进行艰苦的反“扫荡”作战。到8月底,共进行大小战斗70余次,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1939年年底,第一二九师又主动发起邯(郸)长(治)战役,毙伤日、伪军700余人,收复黎城、涉县两县城,攻占一部分敌据点,打破敌人的分割企图,使太南、太北两区又连成一片。1940年4月黎城会议后,第一二九师再次进行整编。从6月开始调整军区、军分区。8月,成立由杨秀峰任主任的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发布施政纲领,开展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工作。至此,晋冀豫根据地发展到北接晋察冀边区,东北至津浦路,西至同蒲路,南至黄河的广大地区。

在冀鲁豫根据地,1939年2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代旅长杨得志等率部分兵力,从晋东南进到濮阳、内黄、滑县一带,随即和地方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开展游击战争。到年底,部队扩大到7000余人。1940年4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由太行山区东进到冀鲁豫边区,同冀鲁豫支队会师合编,成立冀鲁豫军区,黄克诚兼任司令员,崔田民任政治委员。同时,成立鲁西军区,萧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勇任副司令员。到1940年底,冀鲁豫根据地向南发展到陇海路,西面、北面接连晋冀豫根据地,东面与山东根据地相邻。1941年1月,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晁哲甫为主任,崔田民、贾心斋为副主任。

晋西北根据地对于陕甘宁边区,既是屏障,又是通往华北各根据地的交通要道。八路军第一二○师干部战士同广大汉、蒙、回等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1940年2月,第一二○师主力从北岳区返回晋西北,成立以贺龙为书记的晋西北军政委员会。同时,成立续范亭为主任的晋西北行政公署和以林枫为书记的晋西区党委,全面加强对这个地区的领导,开展根据地建设和对敌斗争。大青山游击支队团结蒙、汉各族人民,在战胜日、伪、顽军的夹击中巩固和发展起来。8月,晋绥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办事处成立,下设三个专员公署和绥东游击区。这一年,晋西北军民三次粉碎日、伪军发动的万人以上的大“扫荡”,胜利地保卫了根据地。11月7日,晋西北军区成立,贺龙兼任司令员,关向应兼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大青山以南,汾离公路以北,东至同蒲路,西至黄河边的广大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山东根据地是联结华北和华中的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加强山东的工作,1939年3月,陈光、罗荣桓奉命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及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由晋西到达鲁西地区。首战樊坝,全歼伪军一个团800余人。5月,在泰(安)肥(城)地区的陆房战斗中,第一一五师领导机关胜利突围,粉碎了日军的合围“扫荡”。1940年春,第六八六团等部攻占鲁南山区的费县白彦镇,消灭反动民团1000余人。并粉碎日、伪军的三次进攻,毙伤敌800余人。此后,他们同山东纵队协同作战,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及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到1940年底,第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和地方武装扩大到13万余人,建立和发展了冀鲁边、湖西、鲁西、鲁中、胶东、清河等抗日根据地,并使山东根据地同华中根据地连接起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