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事思维变革引领军事创新实践

来源:国防报作者:李文清责任编辑:菅琳
2015-12-10 00:06

●信息化战争形态下,军事思维模式主要是以理性思维为主的逻辑思维、信息思维,注重运用技术支撑的精确思维对思维对象进行定量分析。

●军事思维活动是围绕战争制胜这个目的,多种思维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试图找到一把“万能钥匙”是不现实的。

●能否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制胜之策,关键不在于武器装备建设的信息化程度和速度,而在于支配主体意识的军事思维变革的速度和跨度。

习主席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军事创新同其他领域创新相比,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面对国家安全稳定遇到的严峻挑战,面对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需要我们的思想观念有一个大的解放”。

在军事创新实践中,军事思维提供了客观认识战争真实情况和运动规律的工具,从而推动了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军事实践的发展,又对军事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世界军事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推进我军军事创新面临严峻挑战和难得机遇,只有加速军事思维变革,为军事创新提供有力工具,才能尽快缩小差距、实现新的跨越。

塑造新型军事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思维方式中最稳定且长久起作用的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部分,是思维定势和“内在化”认识运行模式的总和。机械化战争形态下,受态势感知能力弱、信息作用力不强的制约,军事思维模式是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形象思维、模糊思维,注重对事物定性的判断和对以往经验的借鉴运用。信息化战争形态下,战场趋向透明,信息作用力不断增强,并形成了基于信息系统的数字化思维中介系统,军事思维模式主要是以理性思维为主的逻辑思维、信息思维,注重运用技术支撑的精确思维对思维对象进行定量分析。

早在19世纪,恩格斯就告诫人们:“当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让这些保守的偏见在军队中占统治地位,是没有好处的。我们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如果惯用机械化的思维模式,是不可能打赢未来战争的。对我军而言,能否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制胜之策,关键还不在于武器装备建设的信息化程度和速度,而在于支配主体意识的军事思维变革的速度和跨度。

构建新型军事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主体所具有的思维品性和总体形态,展现的是一种清醒的思维自觉,反映了思维主体在思维方式转变中的价值判定力、理性辨别力、精神穿透力和思想构建力。

当前,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迷雾”并未完全拨开,战争实践还不成熟,因此对思维品质内容难免以偏概全,但可略见一斑。一是立体化思维品性。这是由思维对象要素不断增加和多维时空环境所决定的,是一种实现多层次要素系统性联结的思维品性。二是精确性思维品性。这是由军事活动的日益精确性决定的,是一种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精确组合”的思维品性。三是网络化思维品性。这是由信息系统这个特殊的思维中介系统决定的,是一种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网络化特点、增强军事活动效率的思维品性。四是数理式思维品性。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这是由人机结合的发展需求决定的,是一种把思维活动实现定量分析的思维品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