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不可太像“官”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钊责任编辑:菅琳
2016-01-06 03:12

《资治通鉴》卷四十记载了卓茂为官的故事:“袁、平间为密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民亲爱,不忍欺之。”卓茂为官,与老百姓很亲近。当地群众看到父母官是如此赤诚的一个人,不像其他官员那样使人“畏惧”,都不愿在他面前撒谎。因此,卓茂任职的地方,社会风气都很好。

官风影响政风民风。为官者视民如伤,爱民如子,不让群众“害怕”,才能凝聚一方人心,造福一方水土。如果为官者高高在上,不愿倾听群众呼声,干群关系必然紧张,政治生态必然恶化。有人在总结做人做官时讲到,做人必须像人,做官不可像官。此话颇有深意!

在一些人看来,当官就要有个官样。何为官样?一曰颐指气使的“官气”,二曰哼哼哈哈的“官腔”,三曰前呼后拥的“官威”,四曰独断专行的“官派”。这样的官,看似有官样,其实是“虚样子”,只能让群众敬而远之。诚如陈云同志说的:“如果一个领导者架子搭得很大,面孔死板板的像阎王那么可怕,一定没有人去接近他,即使和他讲话,十句话也要忘记八句。”这样的官,除了走向官僚主义,不会有其他正途!君不见,现在纪委通报的违法违纪案件中的当事人,很多都是鼻孔朝天、飞扬跋扈,说一不二、唯我独尊的“官佬”。这正应验了列宁同志的一句话:“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

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无论是革命先辈,还是时代先锋,无不是以人民公仆的角色,赢得人心的力量;以“不像个官”的本色,获得群众的支持。朱德同志把自己当作一个老兵,经常和战士一起打球,有人称赞他:“敌后撑持不世功,金刚百炼一英雄。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在西北战场的一天,彭德怀把自己的马让给伤员,自己和部队步行,当时他身着一身破棉袄,穿着的一只鞋子还露着脚趾,客气地就着老乡的水桶喝水。被俘虏的国民党军官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彭老总,感叹地说了句,“国民党必败”。我们党的很多优秀干部,都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譬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草帽书记”杨善洲,做官都没有官样子,却在群众心中树起了好样子。

放低身架,才能赢得身价。很多为官者反映,现在的群众不愿给他们说实话、说真话、说掏心窝子的话。事实上,原因不在群众,而在为官者身上。做官太像个官,端坐在高处,好像知道了一切,对老百姓又极其不耐烦,谁还会去反映问题。这样的官员离群众越来越远,离丢官也就越来越近了。只有像陈云那样“永远只当小学生”,像任弼时那样“我只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像习仲勋那样“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像罗荣桓那样“不因马高人自大”,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尊重、赢得身价。

做官,使人怕不如使人亲,使人畏不如使人愧。其实,当官像不像官,不在外而在内,不在表而在于心。外像内不像,表像心不像,乃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绝非好官;内像外不像,心像表不像,乃为乐于奉献的孺子牛,实为好官。前者“官”欲膨胀,视“官”为徇私的工具,一旦“官”到身,便把私来谋;后者没有半点“官”念,认为“官”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意味着牺牲和奉献,意味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由此可见,此两种官相差云泥耳!

走出“官本”,坚守民本,才能不忘本;少些官气,多些民气,才能聚人气。做官不可太像“官”,需要做的事很多,核心是牢记共产党员这个第一身份,弄清“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争做践行“三严三实”的模范,真正让群众亲近,而不是让人远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