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遮弹——
防钻地弹药的“铁布衫”
为增强对地下目标的打击效果,军事强国有针对性地研制了多种类型的钻地武器。比如,被称为“地下掩体粉碎机”的GBU-28激光制导炸弹可穿透数米厚的混凝土防护层对地下目标实施攻击。相关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与表面爆炸相比,钻地爆炸对地下目标的破坏威力要大几十甚至上百倍,对地下阵地工程构成了巨大威胁。
其实,“陆战之王”坦克也曾遇到过相似的困境。在破甲弹等反坦克弹药的威胁下,坦克被迫不断增加防护装甲厚度,但仍然难逃被击毁的厄运。反应装甲的发明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将惰性炸药单元安装于坦克外部形成反应式装甲,在反坦克弹药接触瞬间,向外起爆,利用炸药的定向爆轰作用抵消来袭弹药动能、或干扰聚能破甲弹药所产生的金属射流,大大降低其破甲能力,从而保护坦克安全。
科技人员将反应装甲的对抗防护和破甲弹的聚能破甲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发明了一种新的防御钻地弹药的智能遮弹防护技术:在防护目标表面设置智能遮弹层,在来袭钻地武器接触瞬间,运用传感控制技术进行判断、识别,并实时起爆内部的聚能装药,聚能装药爆炸形成的金属射流速度高,可以轻松穿透数十毫米厚的钻地弹壳体,并将其内部装药引爆,变侵彻爆炸为表面爆炸,从而达到防护目的。智能遮弹技术特殊的防护原理,犹如为防护目标穿上一层钻不透、打不烂的“铁布衫”,使其在对抗具有坚固壳体的钻地弹药时,具有良好的防护效能。
近程拦截——
防精确打击的“金钟罩”
大当量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为阵地工程防护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美军新研制成功的巨型钻地弹可穿透数十米厚的混凝土防护层或岩石层,被称为“地堡克星”。即便是运用智能遮弹技术将其击爆于防护层表面,其巨大的爆炸能量也足以将地下工程重创或摧毁。在此威胁下,面对防护材料和防护结构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的现实“瓶颈”,战场目标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被摧毁。而依托信息手段的近程拦截防护技术为防御大当量钻地弹药打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近程拦截防护就是运用雷达、光电等信息化探测手段,对来袭的武器进行搜索跟踪、识别判断和航迹解算,并发射高效毁伤战斗部在近程空域对来袭精确制导武器实施拦截,变钻地爆或接触爆为空中爆。从爆炸力学原理可知,爆炸能量将随着距离增加以其立方关系迅速衰减,在空中将其拦截击爆,破坏效应将大大降低,防护效果最为理想。近程拦截系统可在防护目标上空筑起一道无形的防护层,像“金钟罩”一样保护目标免遭大当量精确制导弹药直接打击破坏。
21世纪以来,美军“陆军转型路线图”提出增强陆军防护能力的7项措施,其中就包括了使用近程拦截主动防护措施,提高战场重要目标的防护能力。俄罗斯、荷兰等国也在其阵地工程的防护中运用了近程拦截主动防护技术,典型代表如俄罗斯的“卡什坦”近防系统,以及荷兰的“守门员”近防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