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的底气从哪里来

——成空部队官兵在高原常态化训练中立起军人好样子(中)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胡晓宇责任编辑:全云
2015-10-10 03:01

光飞上去不行,还得飞得好、打得赢,才谈得上有效履行使命

■思想备忘录:2012年夏,当高原实弹训练任务被列入成空航空兵某团赴藏系列演练计划时,官兵们踌躇满志。然而,当机群直扑高原靶场,条条火龙射向靶标,成绩却令人大跌眼镜。 

有人反思,由于首次在高原全团整建制打靶,“保证安全是重中之重”思想占了上风,对如何提高打击效果研究不深。在现场指挥的成空领导严肃批评:症结就是满足于“飞上来”,对“能打胜仗”的思考和琢磨不深,针对高原特点的武器装备研究不够不透。 

■访谈面对面: 

记 者:信心满满的行动却遭遇“滑铁卢”,你们当时怎么面对这份尴尬? 

张寿海(成空航空兵某团副团长):这个批评惊醒了我们!光飞上来不行,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才谈得上有效履行使命。

面对这份尴尬,我们团首先组织了一次思想大检查,党委“一班人”带头做检讨,查找思想深处对履行使命的认识标准过低的问题,官兵也纷纷结合自身岗位展开对照检查,解开思想深处的“扣子”,随后展开理论研究和集体攻关……之后,全团飞行员再次实弹打靶。这次,火箭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直奔靶标。我们也找回了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底气,这种感觉真好! 

记 者: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高原常态化训练,等于又增加了风险,你多次带队飞上高原,挑战极限,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王燕崎(成空司令部副参谋长):“性命、生命、使命,代表生存、生活和责任”,这句话很好诠释了他们为祖国忠诚奉献、敢于挑战的精神内涵和标高。 

军人血性的背后是底气,这底气和胆气建立在过硬的技术上,要靠长期艰苦训练和砥砺。在高原训练攻坚阶段,每逢最危险的任务,我们的领导、骨干和老飞行员都飞在最前面,“乱云飞渡仍从容”,引领砺炼年轻飞行员飞上去,飞得好,打得赢。 

如果平时总强调客观条件,那么战时,谁给我们恢复期?“时刻准备打仗、时刻能打仗”的意识应牢固树立

■思想备忘录:新型战机飞上高原前几年,飞行员按惯例要经过一周身体恢复,待无明显高原反应,才升空展开飞行训练。“高原反应易引发疲劳,甚至产生错觉,影响飞行安全”,刚开始大家并未觉得不妥。

“战时,谁给我们恢复期?”有一天,这个声音,给官兵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波,“时刻准备打仗、时刻能打仗”的意识就此牢固树立。

■访谈面对面: 

记 者:从军校毕业到今天,你在这片高原已经工作了13年,你觉得,新型战机高原常态化训练探索给高原官兵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王俊刚(成空驻藏某场站站长):最重要的是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上的转变。“躺着就是奉献”是过去时,“奉献更要贡献”才是现在时。“在状态,尽职责,有作为”已经成为我们全体官兵的思想共识。 

正是围绕这个思想,我们化高原恶劣条件为“人无我有”的优势,主动作为,创造了空军高原保障史上多个“首次”。 

记 者:在高寒缺氧的高原飞行训练,面临着平时难以想象的特殊考验,你们是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考验的? 

张红平(成空航空兵某团政委):今年驻训时,我们一名大学生士兵写下这样的诗句:“从座舱俯瞰极地,用生命护卫祖国。”高寒缺氧、身体透支是驻藏部队官兵长年经受的考验,并不会因和平还是战争而改变。如果平时总强调客观条件,那么战时,谁给我们恢复期?

经过这些年高原极端条件下的砺炼,官兵在完成任务、履职尽责中深化感悟、砥砺养成,使命责任在心里扎下根,适应能力增强了,对高原飞行更有底数了。今年6月的这次驻训,我们降落第二天就飞行,是在高原常态化训练中培塑好样子、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最好检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