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积蓄领兵打仗的底气

——南空航空兵某师在党委领导工作中贯彻落实战斗力标准启示录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科进 闫国有 卢辉 张浩责任编辑:菅琳
2015-10-27 02:04

■今天训练场上跟自己“过得去”,明天战场上敌人就会跟你“过不去”。在训练绩效评估上,他们的规矩是——

宁要训练场上的失误,不要战场上的败将

这样的飞行,记者觉得有点“看不懂”。

在对陌生目标的突防突击考核中,飞行员何明钻山沟、绕山头攻击3次,两次命中目标,然而该师的指挥员却判定其成绩为0分。

对于指挥员的严格挑剔,何明并没有任何怨言,因为师党委早已定下规矩:每次突防和对抗训练,无论你攻击了多少次,只记录首攻的战绩。恰恰何明的第一次没有及时发现目标,失去了攻击的机会。

与何明一样,随后又有两名飞行员的突防突击成绩被“剃了光头”。

两军对垒,为什么只给飞行员一次突防机会?师参谋长王殿龙面色冷峻地对记者说:“未来信息化战争,首战即决战,发现即摧毁,对于参战的飞行员来说,最多也就只有一次极为短暂的攻击机会,与其说我们对训练的要求严,不如说是敌人在逼着我们这么干。”

“今天习惯用‘过得去’的标准原谅自己,明天战场上敌人必然跟你‘过不去’。”在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该师党委的观点引发了广大官兵的共鸣:“宁要训练场上的失误,不要战场上的败将。” 

此言非虚。那次体系对抗突击海上目标,一名飞行员提前了一分多钟拉起,结果不但自己被对方的防空导弹“击中”,还暴露了编队的行踪和作战意图。

随着战斗力标准深入人心,从“练为战”到“练即战”已成为该师官兵的自觉行动:

训练场上,战机刚刚起飞,对抗已经打响。红方战机先发制人,发射导弹。告警声起,驾驶蓝方战机的该师飞行员猛一推杆,发动机咆哮加速,载荷瞬间升至7.1G,战机凌厉翻转,导弹擦着翼尖呼啸而过。战机落地,记者看到,大载荷产生的强大离心力,使抗荷服的背带在飞行员肩背和手臂勒出一道道深深的沟痕……

某型二代机由于装备性能受限,半斤斗翻转拉起攻击被人认为“绝无可能”,然而突破这一难题的战术意义却十分重大。该师某团领导勇敢地迎接挑战,冒着发动机失速停车、空中危险接近等风险,一举突破这一高难险课目,从而激励全团飞行员迎险而上,快速掌握这一战术动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